烈的反應,普恩加萊笑得嘴都裂到後腦勺了,不想楊銳讚歎之後卻道:“可是,總統先生,我想知道貴國民眾對安南殖民地的看法?就我國民眾而言,任何奴役黃種人的事情,特別是安南曾經是中國屬國的這段歷史,使得他們在心裡、在心底裡,並不認同貴國在安南的所作所為。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國就會介入貴國安南殖民地事務,這是不可能的,我國絕不會有殖民地。”
印度支那是法中兩國繞不過去的坎,中國革命後,眾多印度支那民族主義者齊聚廣州和北京,希望中國能像幫助朝鮮那樣幫自己復國。可以說,中國在朝鮮所幹的事情給全世界殖民地的民族主義者帶了一個壞頭,雖然在新約中,中國雖然承諾絕不干涉各國殖民地的內部事務,可土著們心中的希望卻不是條約所能阻止的。中國的崛起勢必會給亞洲帶來什麼影響,整個歐洲極為清楚。
“法國在印度支那有非常重要的商業利益,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不能失去她,”普恩加萊道,“但我可以確信,她最終會走向自治。”
“就像現在愛爾蘭那樣嗎?”楊銳聽到法國人說自治,不由發笑。
“我知道……我明白……,從長遠看,那裡終究不會屬於法國,但就像法德關係一樣,所有人都不想再發生慘烈的戰爭,可我們能做的還是盡全力要求肢解德國以獲得安全。”普恩加萊說的非常貼近真實,或者已經開始實話實說了,“我想,作為一國領袖,最痛苦的事情就在於他不得違反人民的意願,那怕按照這種意願國家最終會走向毀滅。
因為短視和既得利益,我們不得不堅持之前的殖民地政策、堅持嚴懲德國,這些都是無法扭轉的事情。我承認,在可預見的將來,和法德間將重新爆發戰爭一樣,印度支那以及其他殖民地最終將獨立於法國之外,但,在法國民眾意識到殖民並不是一件該做的事情之前,我能保證的就是允許她在一定程度上自治,至於以後會發展到什麼樣子,只能上帝決定。我一直覺得,民眾是上帝手中的玩偶,而我們則是玩偶手中的工具。”
“我能理解這種困惱,但我不得不提醒的是,如果歐洲真的再一次爆發戰爭,那麼印度支那殖民地將是我國幫助法國的唯一障礙,民意如此,不是我這個總理能阻止的。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美國人的策略更為靈活,因為他們不太願意揹負統治殖民地的負擔……”
“這是因為美國人什麼都有,他們並不需要太多原料來源地,他們要的是工業品銷售市場。為什麼威爾遜一直念著要門戶開放,一直在譴責殖民地策略,那是因為美國商品僅僅靠美國市場已消化不了,甚至僅僅依靠美洲市場也不夠,他們需要更大的市場來釋放國內的工業產能。”普恩加萊道。“他們現在的看著的就是各國殖民地以及人口有四億的貴國。不過我不知道美國人是怎麼想的,他們難道不知道貴國的重要性嗎?”
普恩加萊討好也好,實事求是也罷,楊銳對此不予評論,只道:“本著中法合作這個偉大的目標,如果總統先生不反對,我希望貴我兩國能儘快舉行更深層次的會談。”(未完待續。。)
辛卷 第八十二章 證供
時間再有一個月就是大年,拉拉扯扯、紛紛亂亂的會議完成了一小半。於國際局勢來說,嚴懲戰敗國是應有之義,在與法國總統普恩加萊溝通之後,作為準許中國糧食輸入德國、法中合作等條件的交換,楊銳同意不再就德國問題發表反對意見,而是表示緘默。
正當德國人對此隱隱不滿時,早就在大西洋上滿載糧食商船隊在聖誕節後的兩個星期出現在德國大西洋、波羅的海諸港。見無數裝滿糧食的集裝箱卸下碼頭,在寒冬中餓的搖搖欲墜的德國人不由欣喜若狂。雖然在威爾遜的壓力下,法國也不得不同意美國糧食運入德國,美國小麥也只比中國小麥貴十美元,可德國人只認方塊字。
在威廉二世時代,每一個德國家庭或多或少都有黃金,現在,這些黃金正源源不斷交付給中國商人,換取來自大陸另一端的糧食。糧食局局長鬍佛對此無能為力,這個冬天美國糧食大豐收,可因為中國低價糧食的競爭,無數小麥、大麥、燕麥沒有收割腐爛在田野裡,唯一收購的玉米則用來所燃料,焚燬在鍋爐裡。於是,改變歷史的事件出現了,胡佛在憤怒的美國人民抗議下,被威爾遜免職,美利堅第31任總統從此不知花落誰家。
雖然美國農場主因此痛恨中國,但以情報局商情局的報告看,正是中國使得他們免受華爾街的進一步盤剝——因為糧食的戰時高價,農場主收入頗豐,戰爭雖然很快就要結束。可銀行家們卻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