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3部分

搞的那套將使華夏死而復生,而後與盎格魯…撒克遜人對決於大海之上,以定世界今後之格局。而如今,不說整個世界已確定是西洋人的了,就是其內部的紛爭,也已塵埃落定。英國和德國之爭,不單是國家利益之爭、不單是民主**之爭,而是日耳曼文化和希臘、希伯來的文化之爭。這也是德國皇帝在動員他的軍隊時所說的‘普魯士日耳曼公正、自由、體面、道德之道路,與猶太人以及盎格魯…撒克遜之崇拜黃金道路’的原因。

楊竟成雖然掙的盆滿缽滿,可這種行為就如同敵軍內亂、我軍助其剿滅一般可笑。此戰德國人心中很是不服,很多法國報紙說二十年後必會再戰,但這已經無損大局了。世界格局由此定鼎,楊竟成再怎麼天才難道能反轉這這種局面麼?”

“卓如在歐洲幾年就悟出這麼一個結論?”聽聞梁啟超的言語,楊度有些不信。

“是,這幾年真是徹底大徹大悟了。”梁啟超道:“我看的世界就是,不單是西方獲得了勝利,而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獲得了勝利,確實的說是英語獲得了勝利,而代表日耳曼武士文化遭受了致命打擊。即便二十年後再有一戰也無傷大局,列強紛爭的局面很有可能會演化成英美共治世界。那種情況下,楊竟成還拿什麼維持他的復興會帝國?

中華地處東亞,北有蒙古高原、西有青藏高原,東南是沿海,只有一條孔道經樓蘭等西域小國通向外界,滅族之禍也多是草原來的牧人。這樣自成一統的格局下,中華為世界之中心,皇帝為當天之日才能維繫,而今這世界不再是先人認知的世界了,這是春秋戰國之交,列國稱霸的時代馬上就要結束,你一個早就枯死的華夏能做什麼?是,楊竟成沒錯,西方是沒落了,可東方呢?除了能在日本看到些生機,哪裡還有生機?

秦始皇后,我們除了順民就是流民。章炳麟常常批儒家,他何時能批一批法家?歷代那些王朝什麼時候由儒家說了算?那根本就是一個看起來是儒家、實質上是法家的**政體。儒家是愚弄百姓,可法家呢,他們除了威嚇屠殺還會什麼?”

“卓如的意思是說,我中華只能**,不能共和是可以短暫維繫整個帝國不至分裂的,但即使是下定決心付出分裂代價,我們想共和也共和不起來?”楊度道。

梁啟超道:“是這個意思!你看歐洲,德國人最有榮譽,打仗有紀律不怕死,而換到法國,那就比較差了,他會打,但總有要講究個人權力;再到義大利,那差異就更明顯了,他們簡直是一個無賴。中國也是如此,老於世故的人、逆來順受的人不懂打仗,而之所以老於世故、逆來順受,真正的原因在於文化已經死了,剩下的人只在苟活。黃克強有一句說的對,大意是共和國不是奴才和順民能建立的起來的。”(未完待續。。)

辛卷 第八十三章 花光

“何必與梁啟超多談!”楊度回到龍門客棧,情不自禁的將他和梁啟超黃昏時的對話轉述給楊銳聽。楊銳聽了幾段就不耐煩,他覺得找梁啟超回國從政簡直是多此一舉。

“梁卓如的弟子雖然和孫汶等人一起叛變,可他到了昆明卻馬上離開了,不管是識時務也好,膽小也好,最少他沒有叛國啊。”楊度辯解道,雲南叛國一案早就對開公審了,梁啟超再次走了狗屎運,只是協助調查,不是立案通緝,名聲雖臭,可罪行以廷尉府章士釗的瞭解卻是沒有的,所以他想將此人拉回國以為用。

“有些人沒有叛國比叛國更厲害。”楊銳道。“不過……”想到梁啟超的那些言論,他不得不點頭道:“此人還是有才的。從整個民族角度,他留在江湖會比在廟堂好。這個人腦子很不清楚的,一當官就是官本位,而只有身為白衣,才能吐出些象牙來。”

聽聞楊銳這樣的評價,楊度大訝,“竟成的意思是他說得都對?”

“嗯。他真正的立場有二,一是西方雖然沒落,但東方早已死亡,所以將來的世界一定是西方統治東方。他這是從文化上說的,這一點我認同他的推斷,但未必認同這個結果,東方有東方的一套東西,而在技術層面上說,以後我們未必輸於西方,而技術或技術的運用決定軍事優勢,這就比如蒙古人的文化雖比宋朝落後,但並不妨礙他們滅亡宋朝一樣。野蠻民族相對於文明民族的軍事優勢很多時候都改變了世界歷史。

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帝國之說。怎麼說呢,在教育還未普及之前。我們最合適的統治方式其實就是帝國制,因為一旦真的變成共和國。就像他說的那樣,順民和奴才是無法建立共和國的。舊的歷史淤積在未完全肅清時。只能緩緩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