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兩國勢必會再次發生戰爭。”
或許局勢的發展真會像外交大臣所描繪的那樣,但勞合。喬治還是道:“可這意味著我們支援的白俄政府將很快垮臺,沒有中國和日本的支援,他們根本無法在西伯利亞站住腳。”
“是的,首相先生。”貝爾福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可按照之前我們和中日兩國的約定,我們並不能要求他們在對待俄國的問題上和我們一致,那時候誰也沒有料到俄國會出現今天的局面,最關鍵的是這並不涉及到兩國承諾要保護的不列顛利益。換而言之,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要求中日兩國政府不這麼做。只要他們不出兵打擊白俄政府。”
“他們當然不會出兵打擊白俄政府了。他們只需對布林什維克提供糧食和武器就夠了。”勞合。喬治越想越生氣,以他看來。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和權利分配都必須由大不列顛來主導,可現在。遠東已經有三次跳出不列顛的控制,而且越玩越大
——第一次,中國人不顧不列顛的警告和阻攔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一個新國家;第二次,中國人神奇的打贏了兩個強國,控制了東北亞地區;第三次,他們居然和布林什維克議和了,這意味著大半個亞洲的政治格局都將發生巨大改變,這或許並不損害不列顛的利益。可有這種不聽話的刺頭盟友實在是一個無比頭疼的事情。
聽著首席的抱怨,貝爾福很無奈的聳聳肩,中俄關系即使是在和平時期,不列顛英王陛下政府也無法干涉,更何況這是在戰中。
“親愛的爵士,難道我們不應該做些什麼嗎?”把彙報人員打發下去後,首相大人說道。
“先生,我們現在能做的極為有限。”貝爾福苦笑,“我們需要中日兩國的商船、物資、糧食、還有士兵。如果失去這些。雖然不能說將會失去勝利,但最少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勝利。真要是那樣的話,將會是一場災難,到那時候即使我們勝利了。也沒有辦法保住不列顛應有的地位。我想,正如我們可以把美洲交給美國人一樣,同樣也可以將中亞地區徹底的交給中國。只要他們承諾保證我們在南洋以及印度的絕對安全。”
大戰以來,不列顛就不斷的對世界各國妥協。甚至對猶太財團也做了一個決定性的讓步,以支援他們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自己的民族家園。中日在亞洲小動作頻頻。可這都針對俄國而不是不列顛,這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必須接受的。
看著猶自不滿意的勞合。喬治,貝爾福只好把腦子裡的另外一個想法說了出來,“雖然我們不能對中國人做什麼,但法國人和美國人一定會對此非常氣憤,也許他們能做些什麼。最少美國人是一定會對此強烈抗議的。”
貝爾福一提到美國,首相閣下就想到了威爾遜私人代表豪森上校,他不得不點頭道,“我想我應該馬上和豪森上校共進晚餐。”
全俄中央委員會主席、布林什維克三架馬車之一、列寧同志的親密戰友,斯維爾德洛夫把布林什維克和中日等國簽訂合約的訊息傳到了華爾街,華爾街則將訊息傳到了倫敦,最終,這個訊息又透過威爾遜特使豪森上校傳回了華盛頓並知會了法國,法國人因為還在戰時不敢說什麼,哪怕他們無比痛惜在俄財產和對俄貸款。
可代表上帝和正義的美國人卻沒有這樣的顧慮,訊息傳到白宮的當天,威爾遜總統就推開重要事物,專門會見了中國駐美公使陸徵祥。他表示如果中國如果承認布林什維克政府,那麼美國將不得不把中國看成是另一個布林什維克政府,與中國談判了數年並準備對華讓步的中美新約也將因此收到衝擊,言下之意就是中國和布林什維克簽訂條約就是對文明世界的背叛,作為最正義的美國人,華盛頓將重新考慮對華政策。
威爾遜如此表達自己對中國此舉的反對,簡直是大出陸徵祥的意料,須知作為鄰國,中國終究是要和俄國簽訂邊界條約的,英法美三國因為貸款的原因承認白俄,可中國卻因為深信布林什維克將獲得勝利,自然是承認紅俄,這只是押寶賭大小的問題,中國有何義務要和英法美一起支援白俄敵對紅俄?抱著這樣的觀點,這個有些怯弱的滬上人幾次反駁都被威爾遜這個虔誠的基督徒粗暴打斷,是以他就只能靜靜的聽完威爾遜的發言而後謹守禮貌的離開。當天晚上,電報就發到了北京。
“這才多久啊,真沒想到訊息漏的這麼快,連帝國日報的記者都知道了!”外交部長謝纘泰拿著駐華盛頓使館發來的電報,看著楊銳很是苦惱的抱怨,他本以為訊息可以隱瞞幾個月的。卻不想半個月都不到,訊息就全世界皆知了。
“知道不是很正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