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交通網的佈局、總理府對若干事物的決策都基於數學。
想到此楊銳不免有些高興,他道:“既然江南廠已經在研究餘量和方差,那想來不需一年焊接的這些問題就能解決了。”
“竟成,你真要實施焊接啊?”徐華封有些驚訝。“即便是隻花了一年時間就研究出可靠的餘量和公差,船體變形也做到可控,可造船的速度在短時間還是無法超越鉚接的,而且。鋼鐵廠、船廠因作業計劃調整所帶來的工期耽誤,將會抵消後期焊接的速度優勢。明年開始實施焊接,那麼要到後年年底。才能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可戰爭按照你推測的,三年就結束了。這就等於當焊接速度超過鉚接的時候。船就不要造了。不管從造船數量、還是從造船成本看,焊接都是不划算。”
“不划算也要實施。”楊銳堅持道。“經驗比什麼都重要。這一次之後。真不知道何年馬月才有機會實驗大規模焊接技術了。即便造船數量和造船成本都不划算,但這些經驗也是極為寶貴的。華封先生,這一次是歐洲開戰,下一次會是哪裡開戰?我們的工業品要銷往全世界,那沒有海軍是不行的。”
沒想到楊銳想的這麼遠,徐華封道:“日本人不是有海軍嗎?前年戰罷,我們兩國與其並無什麼利害關係,雙方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沒有經歷過八年抗戰,加之甲午打的是滿清,日俄又被認為是幫黃種人驅敵,至於前年的中日大戰,雖然是日本入侵,但復興會高層知道這是楊銳故意挑起戰爭,日本不開戰復興會也會進攻大連關東州,所以,楊銳身邊的不少人對日本並無惡感,並希望中日聯合。楊銳一說海軍,徐華封就想到了日本海軍,弄的好像日本海軍是中國的一般。
對此不好評價的楊銳道:“先不說日本海軍的事情,即便中日聯盟、一海一陸,那也不夠的。太平洋的對岸就是美利堅,中日聯盟一定是美國人的心頭刺。日本海軍船雖多,可打得過美國嗎?焊接能省三成的工時,這項技術必須掌握好,這樣戰時才能快速增補軍艦。要不然三十年造艦,三年就打光,打光那整個沿海都暴露在敵人的威脅下,轟炸機一來,即便我們已將大部分工廠佈置在山西、陝西、湖北、遼寧等地,也將損失慘重。”
“啊……”徐華封沒想到楊銳反對將工廠佈置在滬上、江浙沿海等地的原因是擔心戰爭,他疑惑道,“我們以後的方向還是對海啊?上回開會你不是說歐洲戰後要西攻東守的嗎?”
“是這樣說過。”楊銳點頭,“不過在西北把該拿的地方拿到手,還是要極力交好俄國的。東面我也不想打戰,但真正的威脅還是來自海上,我們的工業規模有限,所以只能用技術和管理上提高效率,平時有多少船不重要,戰時能造多少船才是關鍵。”(未完待續。。)
ps: 注1、亨利。赫本,《資本主義勞動最佳化的歷史,泰勒制、福特製和豐田主義》。另,總裝配時間不是汽車間隔下線時間——福特在二十年代十秒即可下線一輛t型車。
注2:改變世界的機器,p94
注3:美國戰時計劃經濟,1933年版,p110。本章其他物品價格也來自此,p101…122。
庚卷 第八十五章 熱鬧
楊銳一行趕到直隸總督府的時候,督府的廚子早就準備好了宴席,除了直隸各部的官員外,趙秉鈞還在楊銳的允許下邀請了津門的諸多名流以及一些前清遺老前來赴宴。不過楊銳本就不願、也不善與這些古舊老爺們打交道,他受了幾次敬酒、又敬了一次全場諸人後便只專心吃飯了。餘下只因徐華封較為熱誠,天津又本來就是一個有較多工業的城市,是以名流們頻頻對其敬酒套詞,以周學熙為首的諸人則想從他嘴裡撬出一些商業情報來。
歐洲洋人開打,工部之前建的那些工廠,個個是日進都金,看得商紳們口水都垂了三尺,怎奈手中資本有限,人力、資訊更有不足,看得到抓不到,急也急死了,現在難得總理和工部尚書親至天津,他們這些人誓要問出一些東西來。
徐華封開始只跟他們客氣幾句,最後被纏的實在脫不了身,只好道:“諸位,歐洲鏖戰已經兩年,各國已顯疲態,真要說能有什麼投機生意本部一時還想不出來,此時興辦實業,機器價高不說,待數年後歐戰結束,那定會血本無歸。工部的建議是,今年年底若是不能建成投產之工廠,那還是不要建了,除非諸君能有把握在兩年內回本……”
徐華封建議一出口,商紳們便交頭接耳,而後他們又緊盯楊銳神色——這雖是建議,但等於將工部甚至是政府對歐洲大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