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楊銳細讀西史,卻發現西方文明有兩個來源,一為古希臘文明,二為古希伯來文明。前者是透過文藝復興釋放,後者則透過宗教改革釋放。而之前,兩者都深藏於天主教會之中,也只有透過教會,羅馬覆滅後的文明典籍才能流傳於世。
古希臘文明釋放於歐洲,而古希伯來文明釋放出來的清教徒,存於德國北部和英國,但在英國清教徒依舊不佔優勢,是以這些人最終去了美洲,不料幾經輾轉。居然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正因為如此,歐洲比如法國基本是世俗政權,而美國從建立之初就是宗教政權。
楊銳想出來的辦法其實和美國建國一樣,最先是要有一套宗教和教義。然後全民信仰之。華夏的禮制,或者更通俗的說,華夏的基本憲法將寫入宗教教義。當然。它未必要像基督教寫的那麼細:比如屋子裡不許戴帽子、奶製品不可和羊肉一起烹製、蛤蜊不聖潔等等,但衛生習慣、五s之類還是可以往裡面加的。
一旦宗教信仰完全建立。那成王敗寇將不復存在,因為任何人都不可逾越宗教教義。這其實也是太平道、太平天國、白蓮教之類異教難以在華夏奪取政權的原因——這些東西都是反儒教的,地方士紳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加以剿滅。
辦法真是想出來了,但行不行還要看。楊銳回答完王季同的時候,章太炎倒是冷靜了下來,他不似王季同那樣只重理科,西史他也清楚。待楊銳說完章太炎忽然問道:“那儒生怎麼辦?也殺了嗎?”
“殺儒生不同於殺和尚,一殺就天下大亂了。”楊銳也知道儒教是繞不過去坎,“但是儒教必須要改革,改成先秦的模樣,且一不能說工業是奇技淫巧,二不能再回皇權老路。”
“呵呵……”章太炎搖著扇子笑,他道:“我還是小看了竟成了,竟成一出手叫抓住了思想源頭,我們弄來弄去抓的只是一些皮毛。”
楊銳聽不出章太炎是什麼意思,道:“這也不是我的功勞,這是你新任命禮部尚書的功勞,王靜安還是有才的,再建禮制的辦法就是他想出來的。好了枚叔,辦法就在這裡,幹不幹就說一聲,反正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可你現在只說了宗教,宗族怎麼辦?”章太炎點頭之後再問。
“和宗教一樣,將宗族內部管理規條也寫成教義,這點可以結合儒教改革來寫。寫完之後推而廣之,只要一個縣內的宗族基本可以涵蓋大部分鄉鎮,那麼該縣縣以下的官員就可以撤銷,官員提前領退休金,該縣以後則交與宗族自治。如果不能,那就不動,但農會要去除官府背景,省得農會幹部作威作福。”楊銳道。
“那收稅和政令怎麼辦?”章太炎也遇到楊銳曾經遇到的問題,特別是政令執行。
“收稅和政令都要和他們商量著來。”楊銳道。“稅收減少是一定的,但我們可以像分封一樣設定一個指標,同時國稅局還負責該縣稅收、大理寺督察員也會看著。這其實還是土官那一套,只不過縣內官吏是由這些宗族任命,不是封地的領主任命。”
聽聞稅收要減少,憂心中美之戰的章太炎道:“稅收少了工業怎麼建?難道不該像日本那樣,收百分之三十的重稅,而後集中力量辦大事嗎?”
知道章太炎會問這個,楊銳笑道:“那請問枚叔,為何俄國要施行新經濟策略,按照布哈林的說法,他可是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這……”章太炎嘀咕了一下,道:“因為之前的戰時**策略竭澤而漁,百姓擔心機關槍徵糧隊,所以除了口糧根本就不想多種糧食。現在施行新經濟策略,等同養豬,一旦那些勤快的人富起來,布林什維克就要殺豬了。”
“那我現在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吧。”楊銳道。“一旦判斷戰爭不可避免,不要我說,這些宗族自己就會拿出和平時期所積攢的錢財購買國債。這個國不只是復興會的國,這個國也是他們的國,他們有權力、有地盤,美國人真打進來,按照美國清教徒的那種德行,他們肯定不會有現在的地位。
而工業將在戰前轉入戰時狀態,提前三年即可,戰爭畢竟不是打兩年三年就結束的,這場仗真打起來五年也未必結束得了,我們比工業規模更棘手的是資金,所以在這之前我們要充分的養豬放羊,讓他們養足膘好打持久仗。只是要注意科研資金不能少,這種提前三年研究是不行的,如果科研實在沒錢,可以把日本或者德國拉進來。”(未完待續。)
壬卷 家與國 第四十七章 轉身4
章太炎和王季同兩人一文一理,而這場晚宴其實就是一場事關今後政策走向的辯論,而且這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