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來是復興會高層關注的重點,真要棒子們用回儒家,那影響中國不說,這東面又會是一個麻煩。
“總理大人,這……儒家真的要廢止了麼?”李相卨頭上忽然有些冒汗,他是儒家的信徒,也正是忠君之念讓他一直東奔西跑,四處求援,現在倒好,朝鮮要光復了,可儒家卻要廢止了,這讓他以後如何自處。
“從功用上來說,儒家作為治國術已經無用了,信儒的朝鮮被全盤西化的日本吞併,李大人還不能看出什麼來嗎?再說中華,要不是中華太大,怕也已經滅國被洋人吞併了吧,滿清這幾十年每戰皆敗,割地賠款,難道不是作為異族的滿清,為極力維持統治,力倡儒家,禁錮百姓之禍害嗎?”楊銳反問道:“廢止儒家不是說要全盤西化,西洋那種自尋死路、拜物唯物的文明可以借鑑,可以融化,但絕不能唯其獨尊。人性本就有多樣的。東方崇心、西方崇物,兩者不要刻意。讓其發乎自然就好了,為何要強制信奉某一樣?”
楊銳言語似乎脫離了原本要的議題。話語雖然樸實,但深信儒教的李相卨還是不懂。見高麗棒子還是迷糊,楊銳問道,“是不是在你看來沒有儒家就天下大亂?”
“小臣正是這般想的,百姓要是沒有了尊卑,臣下要是沒有禮儀,這國家社稷可是要亂了。還請大人網開一面……”李相卨訴苦道。
“難道漢朝之前就沒有國了?”楊銳打斷道:“尊儒是漢朝的事情,孔子也是春秋末期的人物,難道再此之前人就過不要過日子了?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和現在西洋人說的‘如果沒有歐洲,全世界都是野蠻’何等類似?朝鮮如果崇儒,那以後日本人要是再登陸,那就不要說中華袖手旁觀了。”
楊銳如此說,只讓李相卨兩股戰站。日本人五百年前的入侵被前明打退,故而才得五百年安寧,十八年前滿清腐朽,鬧到今日國都被日本吞了。在他不安間楊銳再道:“除了國體、減租、廢儒三件事。我們的軍費就用日本人在朝鮮的產業抵充吧,大家看賬本,收回軍費後,鐵路、礦山都還給你們。還有朝鮮的稅務我們也先幫你們代管。等幾年後一切都步入正軌,也還給你們。你們也真是能耐,看看以前你們自己收了多少稅。日本人在的時候又搜刮了多少錢?沒錢那這國家怎麼建設?
為了避免貴國政府財政困難,貴國因提防日本人而收歸皇家的那些礦山、產業也該還給政府了。每年國會再給王室撥款便是;國政嗎,大的那些交給內閣好了;軍事嗎。也先有我們幫你們管著,等可以放手的時候,那就再放手;至於經濟啊市場啊,兩國的市場何必便宜洋人,還是交給兩國自己的商人做吧,如果你要是覺得自己吃虧,可以提高些關稅,扶持本國的產業,但是中韓兩國必須是特惠制,兩國間的關稅務必要低於朝鮮對外的關稅……”
兩國關係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楊銳說了一會,乾脆把準備好的文書拿出來扔給李相卨,這是商部、工部、禮部、總參合作整出來的東西,總而言之相當於後來經濟危機時英國人搞的那套殖民地特惠制。文字上雖然一來就是兩國平等,但相比中國的工業基礎,朝鮮將會變成中國的半殖民地。
李相卨細看那些協議文字的時候,楊銳想到還是半殖民地的中國居然也弄了一個半殖民地的朝鮮回來,真是莫名其妙的想發笑。不同於他的輕鬆,李相卨無比恭敬也無比沉重的翻看這扔過來文書。其實文書裡並沒有他不能接受的東西,即便是朝鮮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中朝兩國的這個協議也不存在什麼難以接受的條款。真正的問題還是國王的權力將被國會限制、國內地主的收益將減少,還有則是儒家不再被尊崇。當然,這些對於一個已經被日本人吞併的國家來說並不是難以接受的東西,要是將此本文交給高宗,怕王上又要大醉大哭三日了。
“總理大人,美國現在推出門戶開放,洋人也常說利益均沾,中朝兩國如果施行特惠制,那他們……”李相卨看完文字,覺得無一字可改,感激之餘又開始為中國擔心起來。
“特惠是岷王殿下和貴國國王殿下之間的王室減稅交易,兩國殿下交好十幾世,這點優惠……不對,應該叫做朝貢貿易,朝貢貿易都幾千年了,有什麼不可以有的?”楊銳說著商部發明的新名詞。“再說美國還管不到東邊的事情吧,俄國現在也完全被歐洲牽制,無法東顧,英國人也是如此。你就不要擔心這啊那的了。”
“小臣明白!小臣明白!”李相卨立即點頭,他再問道最後一個問題:“大人,那義軍當何時發動,以協助王師?他們可是日夜期盼王師啊!”
“等日本在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