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我知道。”楊銳一屁股坐回到椅子上,“那就先談談看吧。”
楊銳坐下。王季同這才想起來正事還沒說,他再道:“下屆總理推選怎麼辦?如果我們不公佈混元彈,藕初有很大的可能落選。”
“你是擔心國民黨那翁什麼上臺吧?”楊銳笑道。
“正是。”王季同道。“他要上臺肯定會要求解散東亞同盟,我們……”
王季同來之前其實有點想讓楊銳試試讓國民黨試試看,萬一解散同盟真簽了海軍條約呢?但剛才聽楊銳一說,又感覺菲律賓堵在門口確實很不安全,所以他現在不知道說什麼好。
“為了籤海軍條約解散同盟也未必不可。”楊銳有些明白王季同的意思,於是道,“但有兩個條件:第一,僅限於解散同盟,而不附加其他別的條件;第二,日本必須是海軍條約的締約國。不能只和我們籤條約,日本卻排除在外,然後日美開戰。”
“你真答應了?!”王季同忽然站起來,無比驚訝,這真出乎他的預料。
“我賭美國不會籤。”楊銳道。“簽了美**工廠、造船廠的失業工人肯定鬧事。陸軍法案透過之日,就是羅斯福下定決心之時。”
“可翁詠霓上了臺怎麼下臺?萬一他們……誤事怎麼辦?”王季同本想說通敵,但還是忍住了。這是他的另一個擔心。
“誤事我們就看一堆傻逼如何自殘好了。翁詠霓是他們推選上去的,作死也是他們自己作死。”楊銳輕蔑道。“炸彈不落到頭頂上、不流血國人怎會長教訓?再有,那幫人不上臺不誤事如何被國人唾棄?”
“你真是太狠了!”王季同還以為楊銳轉了性子,沒想到卻是……,他垂頭道:“這樣要死多少人?”
“人總是要死的,況且是他們自己作死。”楊銳漠然。“我還是多想想他們上臺後怎麼防備他們誤大事吧。”(未完待續。)
第三十三章 猶豫
當哈伊姆·魏茲曼博士出郵輪艙室時,目光眺望不遠的城市,安東這座城市並不完全為世人熟悉,但它的繁華卻似乎不遜於三天前抵達的滬上,只是市區面積小了一些。
“安東是公爵大人的封地,也是遼東的工業城市之一……”同行的哈同夫人羅伽陵介紹道,但她說的是漢語,隨行的通事隨即把這些話翻譯成英語,而另外一側的同濟大學堂教授、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僅僅是旁聽。
“非常美麗!”魏茲曼點頭。這時候通事再道:“先生,考夫曼先生正在下面。”
亞伯拉罕·約瑟芬維奇·考夫曼是遠東猶太人協會的主席,也是錫安主義大會的主席,他本是個俄國籍醫生,1912年來到哈爾濱。中俄開戰、以及俄國革命期間,中華政府本著有財、有才兩個原則,接納了大批俄國有產者和技術科研人員,哈爾濱沙皇大學堂在國內大學堂的排行僅次於滬上同濟大學堂。這些人當中,猶太人佔很大部分,這使得哈爾濱成為全國猶太人最多的城市,沒有之一。
一輛加長奧迪廂車旁,灰色行裝的考夫曼一行正在碼頭上向這邊揮手,魏茲曼也揮手回應。他們曾在電報上交談過——在收到來自東方的訊息後,魏茲曼立即與遠東猶太人協會聯絡,回覆他電報就是考夫曼。
“感謝上帝!”諸人下船後,考夫曼先是對女士致意,而後與魏茲曼和愛因斯坦擁抱,看得出來他很激動。“我們先在安東住下,而後再等候公爵閣下召見。”他道。
“當然。”魏茲曼看了羅伽陵和愛因斯坦一眼,對考夫曼安排並不反對。為不引起關注。他與考夫曼沒有在滬上相會,他自己到了滬上也只住在哈同花園會客,並不出外露面。
上了考夫曼的汽車,一行人出了碼頭,魏茲曼注意到這裡和滬上最大的不同是街上盡是歐洲有錢人才有的奢侈品——摩托車,而駕駛者從服裝上看大多是農民。他甚至看到一輛摩托車後座上綁著一個無比巨大的鐵籠子,裡面裝的全是活雞活鴨。這些摩托車不時搶佔汽車道,讓司機不得不避讓減速。“哦,天哪!”魏茲曼被顛覆了常識,不得不叫了一句。
對東北極為了解的考夫曼對魏茲曼的驚訝並不奇怪,他笑道:“中國的摩托車非常非常便宜,最豪華的型號也不超過一百華元,以致農民都有能力購買。如果說美國是汽車大國,那麼中國就是腳踏車大國、摩托車大國。三年前摩托車產量據說就超過四百萬輛,哈爾濱商會常常對俄國出口摩托車,俄國人很喜歡這種東西。”
“我只是……在滬上沒有看見過。”考夫曼並不是商人,不知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