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現在軍工廠已經全部三班倒了,人停機器不停。現在我們唯一足夠就是手榴彈和迫擊炮彈。”作為高階參謀,徐敬熙完全知道購買軍工裝置不易。“如果嚴州以及沂州根據地能在舉義前殲滅大量清兵,那麼繳獲的武器多了,民兵可以裝備的步槍就會更多,另外的辦法就是外購槍械,透過走私運入國內,以彌補槍械不足。”
“民兵的武器還是看繳獲的情況吧。”楊銳想過之後說道,“正規軍如果在舉義前武器不夠,那麼就在國外購買,還是購買96毛瑟吧,在南美的那邊買。”
說完武器,楊銳把思維撤了回來,再道:“東北那邊如果晚一天舉義那會如何?”
楊銳的問題很是奇怪,其他地方都是和北京同步的,而東北更是重中之重,徐敬熙只好道:“還請先生明示,東北為什麼要延遲一天?”
楊銳其實自己對東北是不是要延遲一天舉義也拿不定主意。他的想法是,南滿地區要在表面上不能和復興會屬於同一系統,要造成民國時張作霖那樣的局面。之所以這樣,其一,好坑日本人的錢,因為這樣的形式是日本人最喜歡的,為了收買,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其二,那就是1914年誘日本下場。到時候華北和東北在山海關武演一場,使得日本認為中國處於內亂,其佔領膠東並無威脅。並且,萬一戰時擴大,南滿可適時易幟迴歸中央,復興軍將突入朝鮮北部,在日本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佔領漢城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過,復興軍只能打到漢城,並且將會在談判後撤軍,剩餘事情就看高麗棒子是不是爭氣了。
楊銳之所以要和日本人打一戰,並不是只是因為仇日,而是東亞太小,中國起來,那麼日本就要下去,反之亦然。也許可以把這戰放到一戰後,但是楊銳不想小日本藉著一戰壯大,歷史上一戰期間日本不但還清了舊債,還另外掙了不少錢,而這些錢有一大半是透過他在中國的殖民網路購進原料,賣出商品獲得的。如果借山東戰爭把日本在國內的租借收回,拒不承認日本享受列強的優待條款,打壓日本進口商品,那麼由此空出的市場份額,加上一戰物價高漲的背景,國家和民間都會額外增加紅利。
因為中國一戰前的工業規模還不能統計,打壓日本的具體收益並不能確定。不過單從經濟上看,日本是中國經濟的主要競爭對手。歷史上一戰時歐美商品退出東亞及亞洲後,其空白市場是被日本佔領的,但是現在。楊銳要這些市場被中國公司佔領,特別是國內市場要完全被中國公司所佔領,這是中國工商業壯大的第一步。單憑此點,這戰就是要打的,另外的政治收益則更是巨大。至於會不會打敗,只要文宣控制住,哪會有失敗的道理?即便日本人佔領北京。他最後也會撤走,到最後宣傳上日軍還是被複興會“打退”的,也是大捷。也是勝利,而後在樹立起幾個炮灰榜樣廣為宣傳,那政治上依然是滿分。這過程中要是有人敢說真話,那就全部流放到北大荒或者新疆去體驗勞動生活。
楊銳想到此點。臉上不由的微微猙獰起來。如此邪惡的事情。彷彿是一杯毒酒,在毒化他的內心的同時又給他一種別樣的刺激,讓他欲罷不能。
“南滿甚至整個東北……”楊銳斟酌著用詞,“同時舉義也可以,但是最終是要假裝成東北和我們分道揚鑣的。”看著徐敬熙還是不懂,他索性道:“在革命成功後不久,我們很有可能會和日本在北方有一場大戰。”
楊銳說著未來之事,只讓徐敬熙更是迷糊。不過復興會從小到大,都是依靠著楊銳的準確判斷。雖然這好像做夢一般,但徐敬熙還是認為楊銳有可能是真的。
“英日已經簽訂了兩次同盟協定,現在日本和美國人在東北的關係鬧的很僵,而英國和法國、俄國協定協約,以對付德國,德國全力造艦,英國海軍必定會將全力調至歐洲壓制德國。東亞這邊的德國殖民地軍隊,特別是遠東艦隊,就會讓日本去對付,兩國簽訂第三次同盟條約完全有可能。如此歐洲一旦開戰,那麼日本必定會進攻青島,可膠濟鐵路也是德國的,也就是說,整個山東會都是日本進攻的目標。我們必定會和日本在此有一戰。”楊銳放下本子,把基本的國際形勢演變向徐敬熙說了一遍。
“先生,戰爭的規模會有多大?日本要的是青島和膠濟鐵路,那麼我們要的是什麼?”徐敬熙道。他如此問,很讓楊銳的滿意,戰爭開始本來就是要明白具體目的的。
“目的最大化的話:一、收回日本在華所有租界,二、取消日本之前所取得在華一切特權,三,收回南滿鐵路及其他日本在華投資的礦山、公司。”楊銳言語簡短,但徐敬熙聞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