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映鑫(1940--1962),戰鬥英雄,四川瀘縣人。195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某部9連2班長。1962年10月20日,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攻克沙則戰鬥中,他率領2班炸燬2個地堡。正當準備衝向第三個地堡時,第二個地堡火力點復活了。全排戰士陷入兩地堡前後夾攻的困境,張映鑫將最後一個手榴彈投入地堡,卻又要被敵人反投出來,在這緊急關頭,他一躍撲向槍眼,雙腿堵住射孔。手榴彈炸燬了地堡,張映鑫因傷過重而犧牲。同年,部隊黨委其生前志願,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追記一等功。1963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他又從挎包裡摸出一本《中印邊境事件真相》,翻了兩頁,心裡想著今晨的訓練
…
“前方50公尺,佔領陣地!”一聲厲喝,士兵們向一片矮青棡開闊地衝去,“乒呤乒啷”,軍用圓鍬在砂渣地上砍挖,“砰!”砸炮版,架炮,四班長在炮位前方插上標杆“目標正前方,表尺501,方向035”
六班陣地上,幾個新兵“乒呤乒啷”挖了個坑,三炮手“嗙!”的一聲摔進座坑,“不行!”三炮手揚起炮版,“嗙!”的一聲又摔進座坑,“不行!”六班長又吼了一聲。
五班陣地,炮架好後,水泡半天調不正,正副班長左右移動炮架,調整架位,高低機方向機打個不停
…
範玉田緊張地按著秒錶,皺了下眉頭
“一發裝填!”四班長高虎聲已經發出了口令——
“快!快!”最後一名彈藥手早已準備好炮彈,向前催促著。
三炮手遞上,二炮手接過,雙手將八二炮彈填入炮口。“發射!”炮長髮令。
…
遠方著彈區平靜無聲,天空中“嗚”的一聲絲響,彈體入土。
寂靜無聲。
…
“啞炮!”
“一發裝填!”
“還是啞炮啊”
“收炮!”
“連考核不合格啊”連長面色發青,向指導員搖搖頭。“二排長,吹哨子,全連集合,上水渠!”
…
“藍向前,你在看什么?”團聯會室裡,參謀長厲聲一喝!
…
“到!報告參謀長,我連反映,軍事訓練的時間太少了!”毛鬍子猛醒過來。
“指導員,管軍事,你也是狗咬耗子了!”參謀長嘲諷地擠了一下小眼睛。
“參謀長,藍指導員反映的是實際情況!連隊一年只有12個訓練日,隊伍沒法帶”範連長在座下嘟囔了一句。
“我們今天是軍事分析,不講思想政治。”參謀長瞥了一眼,繼續講。
…
“1967年,我團和印軍在乃堆拉和卓拉山口發生衝突”參謀長揮棒指向掛圖。
…
炮連新任指導員藍毛鬍子在座位下翻閱《中印邊境事件真相,步兵11師戰例》——
…
1963年以後,中國軍隊在中印邊境東西兩段後撤,再度實行脫離接觸隔離政策,雙方武裝部隊直接接觸地段僅限於中國錫金邊境(當時印軍在錫金有2~3個山地步兵旅),中錫邊界印軍不斷向中國軍隊挑釁,在中錫邊境乃堆拉山口,多次越過已劃定中錫邊界,移動界碑,修築工事,架設電話。飛機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對西藏的康巴宗、亞東等地進行偵察。
1966年以後,中國國內掀起了“文化大革命”高潮,1967年,各地大規模武鬥興起,衝擊軍事機關搶奪武器事件此起彼伏。動亂波及西藏,印度乘機在邊境地區頻繁肇事,挑起軍事衝突,不斷由亞東地區入侵我境,僅1967年,入侵活動就達178次,尤其是8月份以後入侵加劇。為對中國進行戰略偵察,印軍出動山地步兵第112旅、炮兵第17旅於1967年9月11日至14日在中錫邊界的乃堆拉山口向中國駐軍發起了進攻。為打擊侵略行徑。步兵第11師奉軍委和軍區命令,進行了兩次小規模的還擊作戰。
…
戰例5
我某營機炮連82迫擊炮排(3門炮、 64發彈),在步兵連被敵機槍攔阻情況下,雖然霧大看不到目標,但該排根據槍聲概略確定射擊諸元,以1800米距離發炮5發,壓制了目標。不久敵火力點復活,該排發現敵迫擊炮陣地和其他闇火力點,於是採用2門炮交替前進辦法,每炮前進40米~100米,射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