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部分

中了‘夜鶯’右腿。”

“當時為遮人耳目,讓彼得把軍服脫下來套在一個打死的土匪身上,讓我方誤以為是另一個人,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金蟬脫殼,一石三鳥,逃離現場”

“實際上,他與藍盾已經有過三次對決,是老對手了!”主講人一聲小結提高了語調。

“第三次是部隊長‘囹圄’酒泉基地後,他再次潛入中國境內,親自到基地為部隊長‘收屍’,但他的行蹤早已為我方掌握。在隴海線列車頂部,就是李滬生從合肥出逃爬上車頂的那次藍盾再次與之對面決鬥,‘夜鶯’左肩中彈,自此癱瘓”

“‘夜鶯’逃走之後,回到巴基斯坦美軍總部,又到了印度國防部,痛定思痛,開始研究中國哲學和中國思想。他的疑問代表了美軍高層參謀部普遍的軍事哲學思考——‘為什麼中國人是不可戰勝的’”

“他的結論是:中國軍人有著無比的勇氣和最高的國家忠誠但他還是不服氣,養精蓄銳,準備和藍盾進行第四次對決他選擇了在70年代中期中國最高國家危機的時候,向西藏發動攻擊,可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候,藍盾消失了!”“賣包袱”的說書人以一句吊胃口的結語,合上了那個血火年代一段驚魂往事的神秘“故事匣子”。

“噢!?退縮了嗎?!”吃驚,惋惜,遺憾!

“噓——”都吁了一口氣,無語。

“西域諜影重重啊, 聽得我毛骨聳然!”一位前來幫助整理資料的地方史志工作者瞪了一眼說故事的老者,喟然長嘆,手中的茶杯抖了一下。

5。 不朽銅像

5。 不朽銅像

“這就是那一段特殊歷史年代我軍西線情報保衛工作的寫照啊!”一直主講的老幹部呷了一口新茶,接著說。

“而在另一方面,對李滬生的審查還沒有完”

“你怎麼知道這一切的?”一位年輕編輯好奇地問。

“我是當時審查小組的。”

“什麼!?”軍史編輯部的目光一下子都攏過來了。為了編寫好這一段時期我軍的戰史,編委會請來了一些當年在西南一線戰鬥過的離退休老同志,講史兼作講課。

“你你是?”一個編輯似有所聞地猜測著。

“啊,忘了自我介紹了。我就是呂小詩新兵連那陣的王主任,後來的紅盾首長”

“歷史的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但在當時”王主任彷彿在自說自話。

“我們審查的目的也在於想摸清——中國軍人的素質到底怎麼樣?”

“當時我們困惑的焦點是,他為什麼那麼熱衷於逃亡”王主任又抿了一口茶。

“他為什麼要捨棄家中的溫飽日子,投身於常人幾乎無法理解,在現在人看來毫無生活樂趣的西域大地?”

編輯部裡鴉雀無聲,都在傾聽王主任對往事的回憶。

“有犧牲感嗎?”審查者小心翼翼的問聲。

審查室裡,資料核對仍在緊張進行中。

“一個人單槍匹馬,長驅十萬八千里,茫茫戈壁、渺渺雪原為了什麼?!”

“就為了破獲一個所謂的虛無縹緲的‘案子’瘋了嗎?!”一聲責難。

“他是受難來的”

“他拯救了達旺”

“信念!”

“使命感!”

“他高揚著一面旗幟”

“那是什麼???”

所有審查的人員面面相覷。

經過從美軍那裡借鑑來的最新測謊儀,李滬生的忠誠度、誠實度都是最高指標”

“現在有一個問題,一個人的忠誠度、誠實度,總是統一的嗎?”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