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就地宿營,他輾轉難眠想到自己只有三千七百人卻要面對十萬遼兵要想獲勝必須出其不意發起進攻。在全面分析軍情後他認為想活想勝今晚必須動身連夜渡河奔襲遼軍。
當時冬寒凜冽呵氣成雲。人困馬乏的女真軍兵立於燈籠火把之中個個面有怨色,又聽說遼兵有十萬之眾恐慌萬狀。阿骨打見此就用女真人最相信的薩滿教夢卜之說來穩定和鼓舞軍心。他說我在夢中得到神的暗示我們連夜起兵必能大獲全勝否則將有滅頂之災,聽了他的話軍士們士氣頓長,數千鐵騎乘風踏雪直撲出河店。
拂曉時女真軍兵行至江邊發現有少數遼兵正在破壞冰面上的道路,阿骨打立刻派精兵搶佔先機猛衝過去將其消滅,大軍隨後向江對岸的遼兵發起猛攻。此時大風驟起濃霧瀰漫,遼兵猝不及防潰不成軍,女真兵乘勢追殺大獲全勝,繳獲了大量的輜重衣甲。兵力也增加數倍。
出河店之戰可以與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東晉的淝水之戰相媲美。均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這使得女真軍實力更強。軍威更盛為以後大金國的建立創造了先決條件。因此出河店等同於大宋的商丘,其也是在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成為帝業肇基之地,先升為應天府,後又升為南京。在金天會八年,吳乞買下旨“以太祖兵勝遼肇基王績於此遂建為州”,出河店便改成了肇州,成為極具特殊含義的地方……
軍事是政治鬥爭的產物,但是一旦政治完全左右了軍事,得到的往往是滅頂之災。此次會商阿魯補提出的‘收縮防禦、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按說是符合當前的軍事形勢的。透過不斷將包袱甩給宋軍使其後勤壓力增大,導致行動遲緩,難以在嚴寒到來之前完成北伐之役。而大宋計程車兵難以適應這裡的苦寒,戰鬥力銳減,可女真人完全適應了這裡的氣候,正好藉此發起反攻,奪取他們後勤補給基地,便可使宋軍無功而退。
按照阿魯補等人的構想是應該主動撤出肇州,屯兵於混同江沿岸渡口。以水為險阻止宋軍過江。幸運的是西路宋軍沒有水師助戰,只能架設浮橋強渡鴨子河,這樣他們便難以發揮火炮上的優勢,而己方以逸待勞襲敵於半渡還是有一定勝算的。起碼可暫保會寧無憂。
現在兀朮又突然提出必須保住‘太祖勝遼肇基王績之地’的肇州,這與剛才議定的戰略方針是背道而馳,已經完全是一場政治仗。是為了金國的顏面而戰。而兀朮的一句只能勝不能敗便又決定了此戰將投入大量兵力,為了一座不具備戰略和戰術價值的小城不惜代價的與敵血戰到底。也顛覆了軍事上的用兵原則。
此戰勝了還好說,不僅可以擊退宋軍的西路軍。緩解京城遭受的壓力,還可以極大的提振軍民計程車氣,有利於今後的作戰;可若是敗了,後果將十分嚴重,使金國最後的精銳消耗在一場無益於整個戰場的戰術行動中,宋軍則可順利渡過混同江,打到完顏部的老窩,迫使自己放棄對南防禦,集中兵力以衛京師。問題是宋軍來勢洶洶,攻城掠地未嘗一敗,因而對於能否在肇州再創造昔日的奇蹟大家都很含糊。
但現在大金國一手遮天的兀朮說話了,幾個人雖明知不可為,可也沒有人敢提出反對意見,還得一個勁兒的口稱英明,必須如此才能夠拯救大金國,對得起太祖當年創業的艱難。於是肇州作戰計劃出臺了,此次戰役將由內、外副都統軍完顏彀英主持,調集京師附近精銳參戰,以求完勝……
…………
趙禮集團在擊敗敵右帥府之敵後一直在草原地區徘徊,雨季到來後因為道路難行,河水暴漲,便移兵長春州附近的白馬濼休整,這裡水草豐美可以放牧,又便於就近補給,各軍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南路軍攻取遼陽府後,打通了瀋州連線長春州的驛道,使得兩部傳遞訊息不再輾轉平州、大定,現在以八百里傳遞只需三日便可到達,兩部協同作戰更加便利。
在收復遼陽府全境後,南路軍經過休整已經開始了攻打金國鹹幹路的戰鬥,進展十分順利。但皇帝以為這是金軍在收縮防禦,集中兵力準備與己方決戰,或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使自己的補給線延長,從而迫使他們不得不放慢行軍速度。而現在距東北冬季的到來只有不足三個月,因此命令西路兵團加快進攻速度威脅敵京師,吸引敵方兵力,使其不敢南調,減輕南路兵團的進攻壓力。
同時皇帝命令趙禮攻取肇州,在混同江北岸獲得立足點,相機渡河攻佔宜春作為攻取會寧府的橋頭堡。然後展開掃清會寧府外圍據點的作戰,待南路軍到達後發起決戰。此次作戰仍以殲滅敵有生力量為原則,意在削弱敵防守力量,但也告誡趙禮會寧府乃是女真人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