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0部分

口至南口的整個關溝地區。向以險要聞名。山隘峽谷自北口至南口達四十餘里,兩山夾峙,一水旁流,其隘如線,其側如傾,艱折萬狀,車馬難行;郝經稱其為“大山中斷,兩崖峽束,石路盤腸,縈帶隙罅”;《水經注》:“山岫層深,側道偏狹,林障據險,路才容軌”。居庸關這種險要的形勢,被顧祖輿稱為“絕險”,且此關不僅形勢險絕,而且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溝通北京與山西、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古北口。亦名虎北口,沈括使遼曾從此經過“曲折北行峽中。濟灤水,通三十餘里,鉤折投山隙以度,所謂古北口也”。在燕京東北處,距城二百里,地處燕山中部的深山峻嶺中,灤河水自此流過。城關即依山傍水而設,關口兩崖壁立,中有路僅容一車。下有深澗,巨石磊克,凡四五十里。蘇轍有詩云“亂山環合疑天路,小徑縈迴長傍溪,髣髴夢中尋蜀道,興州東谷鳳州西。” 可見古北口亦是險絕之道。從燕京出古北口,向北可至蒙古高原,向東至松遼平原,是從東北進入中原的重要通道。

紫荊關。亦名金坡關,位於易州西北。東西有太行山群峰聳立,北有拒馬河水為阻,中間山谷崎嶇。“崖壁峭矗,狀如列屏”,自南向北斜上紫荊嶺。谷若天梯巧設,關如天門忽開。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太行山第七陘——蒲陰陘。從山西越過太行山進入華北平原的重要通道,是燕京的西南門戶。

松亭關,在在喜峰口北百二十里處,也是燕山群嶺中的一處重要關隘,出關向東可到松遼平原,是從東北進入燕京的重要通道;榆關,即今山海關。燕山山脈橫亙華北平原北部,自西向東,延至渤海。榆關即在山海之間的狹窄地帶,西北是燕山群峰,東面是大海,地扼華北和東北的咽喉,是從遼東進入燕京的重要關口。

對於燕京周圍的這種險要形勢,《奉使行程錄》中說: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巒,中有五關,居庸可以通大車通轉餉,松亭、金坡、古北口只通人馬,不可行車。外有十八路盡兔徑鳥道,只能通人,不可行馬。因此,要攻打燕京,首先就要攻破北京周圍的這些關險。

“眾多關口只有紫荊關在我們手中,若想佔領燕京城只能先掃除外圍的關隘,這需要投入眾多的兵力,持續的時間也將更長!”趙信指著沙盤說道。

“德妃所言極是!”折美鸞說道,“雍熙北伐,宋軍僅東路曹彬一部就有十萬人,加上中西兩路,參加北伐的總兵力超過二十萬,遼軍也在十萬以上。雙方在岐溝關展開激戰。遼軍圍宋軍數重,宋軍被迫環糧車自衛,結果宋軍大敗,士卒潰散,死者數萬人,戰鬥極為慘烈。此役我軍於二月份出師,一直持續到七八月份有半年之久,卻連燕京城門都沒有摸到。”

趙檉點點頭,知道她們說得不假,燕京地區這種大規模的戰爭主要是由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決定。燕京在遼初是中原的後唐抵禦契丹南下的軍事重鎮。石敬瑭割讓燕雲後,遼升幽州為南京,是遼五京之一的陪都。但無論是軍事重鎮還是陪都、國都,對於一個政權都是至關重要的,往往駐有重軍,因此要奪取北京地區,必須要有足夠的兵力,所以往往會導致戰爭規模大。

也正是由於燕京地區戰爭規模大,投入的兵力多,持續時間長,因此各方在參戰之前都會調集政權的絕大部分力量。宋太宗兩次北伐都是集中了宋朝的主要力量,僅糧草的徵調就涉及全國,而遼軍在抵禦宋軍時,也是傾巢而出,遼聖宗、蕭太后親至戰場,並且徵調了部族軍甚至東京的大軍。這時燕京地區的戰爭就不僅具有地方意義,而且往往影響到全國,具有政權爭奪的性質。

“就算是能攻下外圍險隘關口,可燕京城防堅固,城牆高三戰、寬一丈五尺,而且敵樓、戰櫓一應俱全。四隅都建有角樓,在每個城門的上端都有箭樓。城牆外則是寬闊的護城河,依靠吊橋通行。堅固程度比之咱們攻打過的靈州城還要堅固許多,這種高大堅固的城池,易守難攻,進攻一方難以輕易破城,而敵軍即可憑城拒守,也可固守待援!”趙信也言道。

“聽你們兩個的意思燕京城是攻不下來啦!”趙檉笑著說道,“可契丹人曾經攻破過燕京城,女真人也曾攻下此城,難道我就打不下來嗎?”

“官家說得不錯,可我們大宋卻沒有一次破城的先例,反而由於損兵過重,導致國力衰退,士兵膽寒,百官怕戰。官家根基剛穩,百廢待興,如果耗費了大量軍力財賦,卻北伐失敗,必會引發危機啊!”見官家信心滿滿,趙信忍不住給他潑了桶冷水。

“嗯,你們之言不是沒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