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0部分

王子也都各拉攏親信部族展開了明爭暗鬥,打得你死我活。

而大宋當年解決大理問題時還曾經留下了一個尾巴。當時東川郡、建昌府和石城郡諸部提出要求脫離大理國,歸附大宋。趙檉不願意因為這點事兒影響到剛剛正常化的兩國關係,命使臣百般‘規勸’,但是各部歸意已決。於是大宋‘建議’暫不接受他們的歸附,三郡設立特別區暫由他們自治以三年為期,屆時再由他們自己決定去留,那時兩國都不得干涉。

這三郡坐擁儲量豐富的銅礦,可惜皆被大宋財團控制,這樣便將雙方的利益緊緊的綁在了一起。但大量的資金和人口湧入也為三郡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使他們結束了刀耕火種的生活,過上了令人羨慕的‘大宋人’日子。三年約定一到,他們便再次提出歸附大宋。

趙檉為了照顧段和譽的面子又將期限延後兩年,在興國十三年接納三郡為大宋子民。此後,大宋實施羈縻政策,以各部族長為司官,並派遣官員進入三郡協助實施治理,中央也撥下資金用於改善當地的衛生、教育和民生,教授他們種植新型農作物,發展商業,允許他們參加科舉,使三郡徹底擺脫了貧困和愚昧。

三郡巨大的變化自然引得有些曾處於觀望狀態部落的眼熱,他們也積極向大宋靠攏欲獲得同等待遇,在有心人的勸導下向朝廷提出取消國號附宋的建議。只要當權者不是傻子,無論如何也不會允許自己人鬧獨立,他們的建議自然被段和譽斷然拒絕。這些部落見文的不行,就改成武的,內戰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大理國王段和譽面對內爭外叛自感無力平定,而大宋的態度**,稱相信其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不想過度插手其內政。面對愈加混亂的局面,他決定禪位出家為僧……

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赫之死

大理的動亂的種子其實早在大宋決定插手其內政之時就已經埋下,‘顏色革命’並沒有隨著段和譽的主政而結束,那只是個開端。而其為了昭顯自己的寬仁和平衡權力,將政事交予曾先後主政大理的兩個家族已經買下禍根。三郡的歸屬問題則是顆不知何時爆炸的炸彈,對王位的爭奪便是動亂的導火索。

當去年大理國剛剛出現動亂的苗頭時趙檉就已經獲知,他不但沒有實施影響力壓制各方勢力,反而在暗中派人推波助瀾,挑動各方勢力,只嫌事情鬧得不大,終導致動亂不可遏止。而段和譽在失去大宋的支援後意識到了情況不妙,可自己已經無力在左右形勢,對朝政施加影響,政令不出宮門,灰心之下出家為僧以度殘年。

段和譽的逃避讓國內形勢更加混亂,他的兒子們在各自勢力的支援下相互廝殺,都預製對方於死地,一時間‘妙香國’成為修羅場,天天都有無數人死於動亂。高氏和董氏兩個老牌家族實力最為強悍,但他們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家族中也分成數派支援各自的代理人,因此如今諸王子之爭還伴隨著兩大家族勢力的內部傾軋。

爭鬥中的諸方都明白誰在競爭中勝出就能成為大理新的國王和權臣,失敗者將死無葬身之地。而這種兄弟間的鬥爭更為殘忍和血腥,骨肉相殘的悲劇不可遏制的發生了,可作為大理動亂的始作俑者和唯一能改變這種狀態的大宋卻對亂局沒有官方表態,只是袖手旁觀保持著中立。沒有支援任何一方勢力,只是委託駐善闡城的代表發表了幾次宣告。希望各方保持克制以談判解決國內的政治問題。

但大宋不痛不癢的宣告對已經進入白熱化的政局絲毫沒有起到作用,反而讓各方產生了大宋不會干涉他們的內政。將來誰在爭奪中勝出就將承認其合法地位的錯覺。‘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捲入其中的部落間也是戰事不斷,大理高層間的鬥爭最終的受害者還是處於底層的普通族民,他們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會隨時失去生命。

大理國持續了一年之久的政治動盪,不僅讓大理經濟遭受了重大損失,也使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作為對大理國政治有著影響力的宗教界終於動了慈悲之心。以**師金赫為首的佛家子弟們聯合大理各大寺院發表宣告呼籲各派勢力結束爭鬥,同時邀請宗主國大宋出兵平息戰火,整合各方勢力,還佛國於清淨。

佛教界的呼籲獲得了大理三十七蠻部大多數小部落的支援,尤其是那些曾對三郡歸宋持觀望態度的部落,希望大宋介入其中整合大理國。但是這卻遭到了以高、董兩個家族的抵制,他們現在已經是騎虎難下,一旦大宋攙和進來他們的努力將付之東流,而其也不會放過動亂的製造者。必會對他們進行殘酷的打壓,於是他們鋌而走險派兵伏擊了奔走各部之間呼籲和平的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