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懲罰塞爾柱帝國劫殺我們大宋商隊,打通大宋到波斯的海上商路嗎?難道還另有它意!”程僖綬和馬威對視了一眼都十分驚訝,他沉聲說道。
“大帥所言不錯,此次遠征是為了打通商路,但是還有一個原因陛下不便明示!”陳固低聲說道,“波斯立國數百年,雖久經更迭,但是畢竟也是泱泱大國,積澱深厚,有許多可取之處,陛下也心嚮往之……”
“這個我們十分明白,城中的好東西絕不會放過,都會給陛下帶回去,本帥曾經行走四海,這點眼力還是有的!”沒等陳固說完,程僖綬笑笑說道,心中暗樂原來皇帝是擔心自己把城中的寶物有所遺漏,才另外派人盯著的。
“不、不……”陳固連連擺手道,“陛下怎麼會不放心大帥的眼力,不過此次取其財物只是其次,陛下想要的東西卻是另有其物,卑職正是擔心大帥領兵貿然進城而將其毀掉,這才貿然相阻!”
“哦,這城中還有比財寶更重要的東西?不會是那個哈里發吧!”程僖綬想了想,琢磨不出城中還有什麼值得陛下發動遠征,專門遣人來取的東西……
第三百九十四章 拿來主義
公元七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誕生和傳播,萌生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阿拉伯人凝聚起來,賦予他們神奇的力量,讓他們走出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阿拉伯帝國。在他們向外拓疆的過程中,阿拉伯人從落後的遊牧民族,迅速成長為整個中世紀高舉文明火炬的民族。
再者,阿拉伯帝國版圖內的許多地區都是古代文明的先進地區,使阿拉伯人得以廣泛繼承不同民族的豐富文化成果。阿拉伯人懷著海納百川的胸襟,在古希臘羅馬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之間承前啟後,又在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當媒介,在長期發展中將帝國境內的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逐漸融合。
文化的產生的產生首先得益於歷代哈里發對文化的重視和提倡。為了保證國家的繁榮和鞏固,他們十分重視對先進文化的攝取,提出“人最美的裝飾品是知識”的格言。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一方面組織力量大力翻譯研究古代希臘、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勵穆斯林遠遊各方,蒐集古典著作,訪求學問,涉及的範圍包括哲學、文學、史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
阿巴斯王朝時期,哈里發們還在巴格達建立了一所規模宏大的翻譯和研究機構,稱作“智慧宮”。這些努力造就了中古阿拉伯人長於學習,提倡教育和學術的精神,帶來了文化的繁榮發展。經過倭馬亞、阿拔斯、法蒂瑪和西班牙後倭馬亞諸王朝各時期的持續發展。阿拉伯文化趨於成熟,他們在哲學、醫學、數學、化學、天文學、語言學、文學、歷史學等諸多領域成就粲然。湧現了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並達到了世界的前列。
在阿拉伯文化的繁榮時期。形成了位於今天伊拉克的巴格達等文化中心。巴格達位於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中游,地理位置十分理想,在長達數世紀中,它不僅是阿拉伯帝國的首都,伊斯蘭教的著名城市,也是西亞、中東地區經濟、貿易、文化、交通的中心,也成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紐帶,東方文明在這裡傳向西方;同樣,西方文明也從這裡傳向東方……
作為後來人的趙檉十分清楚在大宋帝國的西方同樣存在一個文明世界。但由於歷朝歷代中原王朝固步自封,以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對外部文明一直持排斥態度,斥稱之為‘夷’。這種看法自然使他們拒絕接受外部文明,而是以自己所學視為正統,所以雖然和西方做買賣,卻對其文化的進入保持著警惕。
科舉興起後,儒學佔據了主導地位,自然科學則成了‘雜藝’。文化人們自然不會對這些雕蟲小技付出時間和精力,學習研究之人則成了另類。即便是有所任用,也不過是利用其測定曆法,預測兇吉。治療疾病這些事情上,很難有大的作為和突破,而作為實踐者的工匠們也被列為賤民之列。他們的成就很難得到總結和推廣,往往人死則藝失。無法流傳後世。
趙檉知道推動歷史進步的動力卻不是那些優美的繪畫和詩歌,恰恰是一直為中原文化所輕視的自然科學。他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就力圖改變這個狀態。在自己的莊子中建立技術學校培養工匠,鼓勵工坊中的匠作們努力創新;繼位後又蒐羅了一批身懷各種絕技的異類,在‘艮嶽’中建立研究院,並將自己前世所學的一些知識教給他們,以彌補在這方面的欠缺,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