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1部分

緩和,但是主要還是經貿關係的恢復,官方還是比較冷淡。而在宋軍收復燕雲,兵出大定後,金國頹相已顯,宋卻重新崛起。讓高麗不得不重新考慮新形勢下兩國間的關係!

“陛下,高麗遣使欲向我朝稱臣納貢,請賜封號,恢復往來。使臣已至登州,請陛下示下!”今日廷議,各部官員皆參加。禮部尚書楊時在彙報完婚禮的準備情況後奏道。

“嗯,諸位臣工有何看法?”趙檉點點頭。問殿上的眾人。

“陛下,臣以為高麗與我朝通好應準其所請。如其為宋屬國,可以其之兵牽制女真,又可引為側翼,合力進軍,成大宋之臂助!”李綱首先言道。

“陛下,臣以為李相所言不虛,伐金之時我軍可從海路入高麗,然後攻擊金賊側後,與其交好可享其利!”宗澤也贊同李綱所言。

“陛下,臣以為不可,高麗對金稱蕃,其入貢我朝,所經州縣甚眾,山川道路,形勢險易,皆入其目。其若為女真之間,則貽害我朝,應禮送其回國。此後高麗人所欲買歷代史書,乞並不許收買,防其散於女真!”工部尚書張孝純不同意兩位宰執所言,啟奏道。

“陛下,艱難以來,高麗首鼠兩端,坐觀成敗,實難信賴,若許高麗稱蕃,而一旦高麗所得之賜物,大半歸於女真,實乃藉寇兵而資盜糧之舉。”工部尚書司馬樸言辭更為激烈的反對。

“陛下可曾憶否,當日陛下欲假道高麗迎回遼王,其百般推脫,不肯應允,置陛下之計胎死腹中!”兵部尚書張叔夜也奏道,反對與高麗建交。

趙檉靜靜的聽著,對張叔夜所言他也只能苦笑,當年他剛剛繼位,對他篡位的謠言流傳甚廣,主要就是來自太上皇等人全都安然脫險,偏偏皇帝被女真人擄走北行,傳說就是趙檉勾結女真人有意為之。因此趙檉便想將趙桓救回以打破謠言,但當時大舉北伐是不可能的,只有採用小部隊突襲的方法營救。

後來探知趙桓等人被囚禁於處在金國腹地五國城,趙檉便制定了一個營救計劃,準備派遣特戰隊出擊將其救出。可很快就遇到了一個難題,那時燕京等地皆未收復,兩國相距遙遠,那會兒又沒有直升機,救出他們後如何帶回成了最大的困難。他想到了兩個方案,一個是利用阿疏作為接應進入他們控制的區域,可女真人對他們防範甚嚴,沿途布有重兵,成功率太小;另一個選擇便是利用水路至高麗,然後前往五國城,救出趙桓等人後,原路撤回高麗在水軍的接應下回國。

大家當時都傾向於借道高麗,那時他們與金建交,防範不嚴,成功的機會最大。因此趙檉專門修書給高麗國王希望他能提供協助,趙檉也開出了不菲的價碼予以回報。但是高麗對趙檉的提議十分冷淡,為此找出了種種藉口拒絕‘借道’要求:其一,由高麗前往女真道路險阻,不可前行;其二,若高麗借道與宋,金也可能由此路發兵攻宋;其三,假若高麗借道與宋,可能觸怒金而招來禍患。

其實,趙檉很明白高麗的理由難以站住腳,在金國建國之前,他們常常依附高麗貢使到大宋入貢,那時可行,現在卻不能走了是不可能的;再有女真人沒有大規模的水軍,也不能水戰,攻宋一直是走的陸路。第三點倒是不假,與利益攸關的國家安全相比,對宋的那些回報顯得微不足道了。他們如此說實則是為拒絕借道找的藉口,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罷了!

張叔夜舊事重提是再次提醒皇帝高麗曾對大宋在危難之時見死不救,現在大宋強盛如昔,女真衰落,他們又想趁火打劫,行的是小人行徑,不應該與他們結交。如今由於宋加強了對金國陸海商路的封鎖,使其對外貿易只能假道於高麗。而宋又以此為藉口封鎖了高麗的出海口,讓他們的商路限於停頓,經濟上沒有獲得利潤,反而跟著吃了瓜落。同時金國在宋的軍事打擊下,女真無暇東顧,使他們的膽子又大了起來,想重續兩國‘友誼’。

細數朝臣們對高麗的態度也無外乎兩大類,一為主張通高麗,另一類則反對通高麗。就國防戰略安全而言,主張聯高麗的人是基於高麗的實力和兩國友好關係的傳統,從理想出發,聯高麗共抗女真;而反對通高麗者則以為高麗遊離於遼或金之間,對宋的態度曖昧,因此從現實著眼對他們十分不信任,態度自然消極、謹慎。

這兩類觀點看似針鋒相對,勢成水火,但卻都是現實狀況下宋人對外部世界的反應,只不過由於考慮問題的角度和立場不同,表現形式不同而已。而趙檉卻明白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道義不過是塊遮羞布隨時都可以扯下來。若從東亞局勢的變化考慮,其實高麗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