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話!”趙檉擊掌笑道,“朕決意救援高麗,水軍全軍進入戰備,隨時聽令。”
“陛下,高昌不穩也需用兵,若在調動大軍打通陸路增援高麗,恐力有不逮啊!”一直沒有吭聲的許景衡急忙勸道。
“高昌之事,朕已有定議!高麗不救則失信於天下,我大宋如何統御天下,即便大舉用兵也在所不惜!”……
眾位大臣見皇帝早有計算,而高麗若是全部失守再行奪回也要耗費更多的兵力和物資,那既然要打就不如早打,也不再勸。於是以皇帝為首,各位宰執為成員的大宋戰時委員會即刻成立了,由於可能面對兩面作戰的境況,趙檉與眾人商議後,決定以高寵為首,成立以長安鎮撫司、河東鎮撫司的西征軍對付高昌事變。以趙勇為首成立援高麗的援東軍,因為此次要跨海作戰,出動兵力以水軍為主,步騎軍為輔。
高昌之事還處於準備階段,可以緩議,但高麗之事已是火燒眉毛不能拖延了。經過商議,決定以登州水軍所部為第一梯隊,援東軍副帥程僖綬即可領兵出發擊潰金水軍對身彌島的進攻,取得立足點,察明當前敵情;與此同時,調豹將和獅將及陸戰隊二、三、四旅即可前往明州,與明州水師組成第二梯隊,由趙勇率領隨後出發登陸身彌島,佔領周邊島嶼,恢復與高麗海上交通,擇機殲滅金水軍;以虎將和明州水師組成第三梯隊,在登州待機,同時明州水師擔負物資運輸的護航任務。
現在主要的困難是敵情不明,高麗的態度不明,出兵救援身彌島誰也說不出什麼來,若是高麗能獨自擋住金軍的進攻最好,要是大宋擅自登陸其本土弄不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而現在天氣轉冷,一旦港口封凍,便無法增兵,所以趙檉決定先屯兵身彌島,調集物資,視情況再做下一步決定,不至於戰爭擴大發生措手不及,無兵可用的情況。
大家對皇帝這次以水軍為主力的援助高麗之戰還是疑慮重重,因為歷史上還沒有哪次戰爭是依靠水軍完成的,而大宋水軍也從未有過這種先例,如果失敗耗費巨資打造的水軍對大宋將是難以承受之重,對全國百姓的信心也將是一個深深的打擊,民心不穩,從而影響到皇帝的根基。
但是當大家看到皇帝信心滿滿,侃侃而談,排兵佈陣排程有方,似對此戰早已成竹在胸,想想以前皇帝每每算無遺策也很快拋去了心中的猶豫,傾力支援皇帝打好這兩仗……
可趙檉對水軍的信心又來自哪裡呢?其實堅船利炮在他眼裡只是一個方面,並不是最重要的一環。趙檉前世西方曾有一句話廣為流傳:“三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這話所指的就是各軍種建設所需要的時間。
海軍建設最為漫長,不僅只是有了船有了人這麼簡單。這個建設包括國民的海洋情節、政府的海權意識、軍人的海洋習性……等多方面的軟體建設;同時也包括資訊情報來源的建設、水文水資訊的採集、艦船設計、艦船應用……多方面的海洋、海戰知識的儲備;更同時也是海外基地的建設、艦船補給、維護等配套裝置的建設。
二戰的德國海軍就沒有達到這個建設標準。所以儘管它單艦的作戰威力巨大、航速高,但只要出海了,就只能是自生自滅。“格拉芙。斯佩”號袖珍戰列艦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德國的整個海洋、海戰系統沒有健全只有一個強大的記憶體,是不足以提升整個電腦品質的。
金國水軍最為致命的還是成軍的時間太短了,將領雖老,可水軍軍齡也還‘年輕’。金水軍的真正建軍史不過是近幾年兀朮掌握軍權後的事情,時間並不長,且從水軍主帥到主將都是出身步騎軍,水軍都是兼職,自詡精通水戰當然也只是相對於那些旱鴨子來說。為了避免胎死腹中,躲避宋水軍的打擊一直深藏閨中,在江河中訓練,偶爾出海也得避開宋軍巡海的時間,而水手上艦也不過三五年的事兒,其水平可想而知。
宋朝水軍則不同,他們繼承了前朝的衣缽,而自己也又經過了近二百年的發展,水上貿易的繁榮,也為艦船的製造,航路的開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提供了一批批操舟弄水的嫻熟水手。
金水軍主帥斜卯阿里沒有與宋軍交戰的經歷,幾個主將也存在同樣的情況。無知者無畏同樣適用於軍隊,兀朮選中他們統領水軍除了矬子裡拔將軍之外,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因為金軍多次敗於宋軍之手,對方犀利的火器和駭人的殺傷力往往是留給他們最深的印象,從而產生畏戰的情緒,而他們因為一直國內沒有參加對宋的數次戰役。斜卯阿里等人當然對宋軍不是沒有耳聞,也聽說過他們裝備的火器如何厲害,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