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谷地,‘東帶名關,北逼強胡,年穀獨熟,人庶多資,斯四戰之地,攻守之場’,自古就是河東之根本,其實這裡也就是正經八擺的太原城,真正的龍城所在。只是在一百五十年前被趙檉的‘祖宗’一把火給燒了,又引水給淹了,現在成了一座廢墟。
趙光義想著自己佔了中原,為防止後人據晉陽格局,危及自己的統治,腦袋一熱燒了晉陽城,卻沒想到自己當日之所為,也給自己後代子孫的亡國埋下了伏筆,新修的太原城雖然也佔據了要地,幾經加固,但是規模和堅固程度怎麼也無法與修了一千五百年的老城相比,幾年後,金軍南下的西路軍就是攻下了太原城,直逼汴京,端了自己家的老窩,福兮禍兮誰又說得清。
以趙檉的考慮,自己的新軍就要到來,但是太原城中無法容納這麼多新的駐軍,只能另選它地,而建設新的軍營必須要符合幾個條件。一個是地處要衝,四通發達,便於調動兵力;二是地方要足夠大,想想兩萬多人吃住都要在這個地方,還要有訓練、牧馬的地方,地方小了怎麼折騰的開;三是要不能離城太遠,否則吃喝成問題,兩萬人,幾萬匹馬一天吃得糧食飼料也得堆成一座樓,要是從幾百裡外調運,那也是件有難度的事情。
思來想去,又讓人考察了幾個地方,趙檉決定把營址選擇在晉陽,這裡城池被毀後,太宗皇帝命令禁止百姓在城址耕種居住,這裡早已變成了一片荒原,在此建設不會發生與民徵地的問題。而且這裡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