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儘管那傢伙無德無能也不會打仗。'13'

小人叫邊令誠,是皇帝派到高仙芝身邊監軍的宦官。監軍制度古已有之,宦官監軍卻是唐玄宗的發明。沒人知道他為什麼會出此昏招,結果卻不難想象:不懂軍事的邊令誠頤指氣使,身經百戰的高仙芝則嗤之以鼻。那個以皇帝為後臺的傢伙向高仙芝索賄,當然也不可能得到響應。'14'

邊令誠懷恨在心,封常清的戰敗和高仙芝的轉移則給了他打擊報復的口實。洛陽淪陷六天之後,已經被免去職務的封常清又被邊令誠奉玄宗之命斬於潼關軍中。臨刑前,封常清交出了早就寫好的遺表,文中希望皇帝不要輕敵,盼望朝廷早日平叛。拳拳報國之心,可謂躍然紙上。

封常清被殺後,邊令誠又奉命來殺高仙芝。高仙芝悲憤滿腔地對邊令誠說:遇敵而退,我死有餘辜。但,以貪汙軍糧軍餉為罪名,這是誣陷。上有天,下有地,三軍將士個個都在,足下莫非真不知道我高仙芝有沒有貪腐罪?

邊令誠不回答。

高仙芝便對部下說:弟兄們,我把大家召來,原本是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現在卻只想討句公道話。如果我真的貪汙了諸位的糧餉,就喊有罪;沒有,請喊聲冤枉。

結果,三軍將士齊呼冤枉,吼聲震地。'15'

此案影響長遠。就唐代而言,它開啟了宦官干政左右朝局的禍端。就歷史而言,同樣的錯誤明代還要再犯。這就不能不做出深刻檢討,但也只能留待將來。因為宦官之禍要到明代才登峰造極,才真正令人髮指。

唐玄宗卻一點都沒發現錯了。照理說,他應該知道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何況被殺的還是既忠心耿耿又英勇善戰的名將!他也應該知道,如果不是高仙芝採納封常清的建議退守潼關,自己根本就不可能穩坐在長安。現在,大敵當前而長城自毀,他又靠誰去抵擋來勢洶洶的安祿山?

皇帝想到了哥舒翰。

'1'請參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十一月條。

'2'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3'據榮新江《安祿山的種族與宗教信仰》。

'4'以上見《新唐書·安祿山傳》、《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六天寶十載二月條,同時請參看彭麗華《安史之亂》。

'5'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三載四月條。

'6'見《舊唐書·安祿山傳》,同時請參看彭麗華《安史之亂》。

'7'關於安祿山起兵以及下表所列事件日期,同類著作有不同說法,本書均據許道勳、趙克堯《唐玄宗傳》的考證,不爭論。

'8'見《安祿山事蹟》卷中,《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十一月條。

'9'據《新唐書·楊國忠傳》,安祿山起兵范陽後,曾說:國忠頭來何遲?

'10'見兩《唐書》之封常清傳,《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十一月條。

'11'請參看許道勳、趙克堯《唐玄宗傳》。

'12'據《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十二月條,封常清一敗於武牢,二敗於葵園,三敗於上東門,四敗於都亭驛,五敗於宣仁門,終於不敵而西走。另,據《資治通鑑》,叛軍進攻洛陽是在十二月十二日丁酉;據《舊唐書·封常清傳》表章,封常清十二月七日與敵交兵,十三日敗走,洛陽保衛戰共六天。

'13'見《舊唐書·封常清傳》表章。

'14'見《舊唐書·封常清傳》,《新唐書·高仙芝傳》。

'15'以上見《舊唐書·封常清傳》,《新唐書·高仙芝傳》,《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十二月條。

潼關保衛戰

哥舒翰原本是楊國忠的一張牌。

跟安祿山、高仙芝一樣,哥舒翰也是番將,只不過三人的族別不同:安祿山是粟特,高仙芝是高麗,哥舒翰則屬於西突厥的分支突騎施,以部落名“哥舒”為氏。所以,哥舒翰諷刺安祿山是野狐狸,安祿山罵哥舒翰為突厥狗。安祿山及其族兄安思順,跟哥舒翰是死對頭。'16'

這就讓楊國忠竊喜。他極力籠絡哥舒翰,玄宗皇帝似乎也想在兩個番將之間搞平衡。安祿山節制東北三鎮,楊國忠就讓哥舒翰節制西北;安祿山封東平郡王,哥舒翰就封西平郡王。那時,大唐帝國的西域美麗富饒,西平郡王的使者常常騎著白駱駝進京,日行五百里,真是好不威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