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死無葬身之地的恐怕就是自己,大唐也弄不好會再出現一位女皇帝,儘管她姓李。

教訓啊!

結論卻很簡單,那就是必須集權,尤其是要把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事實上,太平公主之所以比韋皇后一夥更難對付,原因之一就在後者只知道買官賣官,手下盡是無能之輩;前者卻不但控制了文官,而且收買了軍隊。

當時的形勢確實嚴峻。政事堂會議成員七名,四個是太平公主的人;宮廷警衛部隊四軍,也有兩軍效忠公主。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則掌握在退居二線的太上皇手裡。太平公主正是靠著這位和事佬哥哥,一手遮住半邊天的。'5'

顯然,這其實是三個人的博弈,睿宗李旦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軟弱或糊塗。他一生三讓天下:第一次讓給母親武則天,第二次讓給哥哥李顯,第三次讓給兒子李隆基,每次都不是高風亮節,而是精打細算。當然,是為自己。

這一回事情的起因是天空出現了一顆彗星。按照當時的傳統觀念,應該視為上天神秘的警示。太平公主便讓人放出風來,聲稱還發現象徵皇帝和太子的星辰也都有異變。言外之意很明顯:只有廢黜太子,皇帝才是安全的。

可惜公主機關算盡,卻沒有哥哥聰明。睿宗乾脆宣佈辭去皇位,那可就一了百了,徹底安全。他甚至對聞訊趕來匍匐在地的皇太子李隆基把話挑明:讓位是為了避災。你如果真是孝子,何必一定要等朕死以後再即位?'6'

所有人都無話可說。

就連他保留帝國的最高仲裁權,也表面上是太平公主的陰謀詭計,實際上是睿宗皇帝的如意算盤。大事拍板,小事不管,這個太上皇當得遊刃有餘。可憐的兒皇帝卻連自稱朕的資格都沒有,不過是李旦的打工仔和擋箭牌。

看來,李隆基其實應該感謝太平公主的步步緊逼,否則他真是無法將自己變成帝國真正的當家人。儘管之前太上皇和他的關係很像董事長和總經理,大唐卻不是公司。對於中華帝國來說,穩定是壓倒一切的。穩定就要集權,而且必須集中在皇帝手裡,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三家分紅。

難怪唐玄宗在接管政權之後三個月就要閱兵了。他就是要用這種方式昭告天下:新時代已經開始。

因此他也要殺人,或假裝要殺。

'1'見《唐會要》卷二十六,《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開元元年十月條。

'2'見《唐大詔令集·驪山講武賞慰將士詔》。

'3'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即認為武則天把國家從更糟的境遇中拯救出來。但同時又說,這一點可以爭論。

'4'關於這種看法,見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

'5'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開元元年六月條。但該條稱“宰相七人,五出其門”,不確,應為“四出其門”。

'6'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先天元年七月條。

姚崇拜相

差一點被殺的是郭元振。

郭元振是大功臣。先天二年(713)七月三日,唐玄宗發兵捕殺太平公主黨羽,太上皇李旦聞變登上城樓,正是郭元振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的身份率兵前往護駕。他對李旦說:皇帝奉命誅滅亂黨。沒有別的,請陛下放心!'7'

這就不但穩住了李旦,也為事變定了調子。之後,以太上皇名義釋出的詔書便聲稱公主的黨羽妄圖弒君謀篡,被皇帝奉太上皇之命討除。李隆基的行動因此有了合法性,郭元振的作用則幾乎相當於玄武門之變中的尉遲敬德。'8'

然而十月十三日的閱兵式上,玄宗卻突然翻臉,以“軍容不整”的罪名要將郭元振軍法從事。只是由於另外兩位新任宰相跪在馬前苦苦哀求,才饒他不死改判流放。'9'

這很奇怪。軍容不整當然牽強,兔死狗烹也未必。郭元振不是韓信,並不對皇權構成威脅,至少可烹可不烹。事實上為他求情的那兩人,便正是因為有功而拜相。更何況玄宗當真要殺郭元振,又豈是他們能夠勸阻的?

顯然,這是假裝要殺。

假裝要殺也未必是為了立威,至少並不完全如此。威當然要立,卻不一定要靠殺人,實際上也沒有殺。因此結論只有一個:玄宗不想要郭元振的腦袋,卻想要他的職位: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職位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或者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這樣說,有證據嗎?

有。因為就在第二天,即十月十四日,唐玄宗便立即任命他人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