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武城樓草草登基的肅宗皇帝才不再是孤家寡人,大唐的復興也才有了希望,雖然這過程漫長曲折得就像黃河,必須走過九曲十八彎。

'46'見《舊唐書·韋見素傳》,《新唐書·韋諤傳》,《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

'47'以上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同時參看《舊唐書·肅宗紀》。

'48'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同時參看兩《唐書》之李倓傳。

'49'見《舊唐書·肅宗本紀》。

'50'見兩《唐書》之肅宗本紀,《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七月條。

'51'許道勳、趙克堯《唐玄宗傳》即認為“太子未決”是指沒有決定何時動手。

'52'見兩《唐書》之陳玄禮傳。

'53'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兩《唐書》之王思禮傳。

'54'請參看彭麗華《安史之亂》。

'55'見兩《唐書》之楊貴妃傳,《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十二月條。

'56'見《舊唐書·肅宗本紀》。

平叛之路

郭子儀是在動亂之初擔任朔方節度使的,此後就成為帝國的中興名將。他甚至兩次收復長安,第一次從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那裡,另一次是從吐蕃手中。當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吐蕃卻來趁火打劫。即位一年多的唐代宗出奔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虛弱的帝國再次面臨滅頂之災。

然而極具戲劇性的是,長安城裡的吐蕃兵僅僅只是聽說郭子儀率軍將至,便棄城而走,跑得一乾二淨。'57'

不過,兩年後,他們又來了。

這一次是跟回紇一起來的,郭子儀決定分化瓦解。他在回紇軍前佈下陣營,然後一身戎裝出出進進。

回紇兵喊話:剛才那位大人是誰?

唐軍答:郭令公。

郭子儀擔任過中書令,所以被尊稱為令公。'58'

回紇大驚:郭令公還在嗎?

唐軍答:當然!

回紇又問:天可汗(唐皇帝)呢?

唐軍答:萬壽無疆。

回紇說:令公如果真在,能讓我們見見嗎?

郭子儀拍馬而出,免冑釋甲,投槍於地。

回紇驚呼:郭爸爸,郭爸爸,果然是我們的郭爸爸!

於是全部下馬,向郭子儀行回紇大禮;子儀則握著回紇元帥的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方不好意思地說:早知道令公將兵在此,就不來了。要不我們一起打吐蕃?

吐蕃聞訊,連夜撤兵。'59'

由此可見,郭子儀已被視為大唐的守護神。難怪唐肅宗這樣對他說:家國雖然是朕的,卻全靠您的再造。'60'

但,要論戰功,卻是李光弼第一。'61'

現在看來,玄宗朝可謂番將如雲:安祿山是粟特,高仙芝是高麗,哥舒翰是突厥,李光弼則是契丹。這個契丹酋長的後代幾乎天生就是將星,不但足智多謀,英勇善戰,而且執法如山。有一次,某侍御史違抗軍令被捕,提拔此人的詔書卻到了。李光弼說:今天原本殺侍御史。如果宣詔,那我就殺御史中丞。如果他拜相,我就殺宰相。

皇帝派來的宦官嚇得半死,只好不宣詔。'62'

強將手下無弱兵,李光弼的部屬也藝高人膽大。有一天早晨,史思明的猛將李日越帶了五百精兵殺過來,卻看見李光弼的人悠閒地躺在戰壕裡吹口哨。李日越從沒見過這樣迎接戰爭的,忍不住問:太尉(李光弼)在嗎?

答:昨晚走了。

李日越又問:你們有多少人?

答:一千。

李日越再問:帶兵的是誰?

答:牙將某某。

李日越嘆了一口氣說:那我投降吧!

投降在李光弼的意料之中。頭天晚上他離開時,就曾交代領兵的牙將:明天,史思明手下定有一員猛將來襲。如果來了,你們不要出戰。如果投降,帶他來見我。

沒想到,李日越還真的降了。

更沒想到的是,史思明的另一員猛將也來投降。

於是大家說:請問元帥,這是怎麼回事?

李光弼說:人之常情罷了。史思明聽說我在城外,一定會派人來。李日越抓不到我,一定不敢回去。另外那員猛將聽說他在我這裡受到款待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