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半破腰,及其他部分防禦要衝。
粗略判斷應為磚混結構,平均牆體厚達1…2米,部分核心明堡牆體恐怕厚達3…4米。承重牆、頂棚榫卯鋼架,觀察、射擊周近內襯鋼板。不論地堡明暗,外部牆體及頂部都磊、蓋有沙包或夯實覆土,經炮火撕裂外層缺口,估計觀察,明堡外層疊壘沙包為牆體雙層,頂部單層,單一填滿厚約2o…4o公分;暗堡外部夯實及鬆散偽裝覆土總厚度大約1米。除非口徑12omm以上加榴炮或1oomm以上直射炮準確命中,才能一次性摧毀。所幸這類殘存這類碉堡建築密度不大,趁著暴雨,如果遇上我們還是應儘量選擇迂迴規避。
另外,敵人倉促佈設於灘塗的各式地雷雖遭遇我火箭炮密集轟擊,已清理大半,但淺坡上陣地群,防禦支點與支點之間地面仍然存在。同時塹壕間的臨時佈設詭雷也掛上了弦,浸泡在雨水裡,恐怕時炸,時不炸,更難現。大家千萬小心!
另外為2號已化妝潛入敵陣地核心,並擇機吸引敵人投入更多兵力向我們起攻擊,以便利‘上游’行動最終順利展開。”
面對又一幅重擔壓在了已經快不堪重負的我們身上,橫飛流彈中,傾盆暴雨裡,匍在短溝壁旁的連長只是伸出頭,看了看當前電光映襯著水幕朦朧中,中越公路一側,靠盤龍江河灘上,3、4oo米外弧形淺坡上的敵人外線陣地群;冷淡道:“知道。這裡工事少,地形太低,太平;不利防禦,更不利後續主力渡河展開。按計劃,我們必須奪取前沿陣地,真正撕開敵人一段防禦線,以為後續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