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的幾把刀,如果現在在任的站長們能乖乖地聽話,這幾把刀也許永遠都不會放下來。
事情還得從沿江晚報的發展過程說起。沿江晚報在沒有獨立之前,只是沿江日報的一個週末版,每週的發行量在全市範圍內也不過三五千份。去年才正式從沿江日報剝離出來,創刊為沿江晚報,改為每日一刊,併成立了沿江晚報社。新任的報社社長兼總編江承望今年年初到南方考察,參觀學習了羊城晚報的發行工作,覺得這是一種全新的發行模式,可以在今後沿江晚報的發行工作中借鑑,於是趁著改革的春風,轟轟烈烈地在晚報內進行改革。成立了以吳瑞年為首的發行部,改報紙郵發為自辦發行,並許下重諾,承諾如果發行部在發行數字上有重大突破,將給予發行人員重獎。
在這樣的條件下,吳瑞年當即在發行部成立的誓師大會上表態,要在年內將沿江晚報的發行量翻上兩翻。並同時以越王勾踐為榜樣,提出了“臥薪嚐膽,真抓實幹”的口號。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吳瑞年同新招募進來的一批發行員同甘共苦,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將晚報的日發行量擴大到了五六萬份,遠遠超出了報社的預期。發行部也由原來的一箇中心站點分化成了六個大站,在這六個大站下面,又迅速衍生出來若干個小站,現在這些小站的發行量也正以很快的速度增長,有的小站發行量已經超過原來大站的發行量。這可是出乎報社所有人意料的。在這種喜人的形勢面前,報社上上下下當然是一片鼓掌叫好之聲。不僅如此,而且隨著報紙發行量的猛漲,沿江晚報的廣告價格也水漲船高,不斷地往上飆升,現在一個版面一天的廣告收入就有可能超過自辦發行以前一個月的廣告收入。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江承望很快就可以兌現年初對高老莊的承諾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報社為了更進一步促進發行工作,在給予前期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發行人員以重獎的同時,也拿出了部分轉正名額交給了發行部,希望將一部分發行骨幹吸收進沿江晚報的正式工編制裡來,使之成為推動報社發展的核心力量。
對發行部的員工來說,報社的這一舉動當然大快人心,但是也給吳瑞年出了一個難題。因為報社給發行部的轉正指標只有十二個,可是現在沿江晚報發行部目前在冊的發行人員已有好幾百人,一線管理人員也有三十多人,這十二個名額怎麼分配,確實是一個大難題。面對這樣一種僧多粥少,難已分配均勻局面,吳瑞年在萬般無奈之下,出此下策,從社會上招聘了一批名義上的站長,丟到各個站實習。這樣一來,無異於是跟下屬的各個站長頭上上了一道緊箍咒,讓這些站長感覺很不是滋味,他們感到自己打下的江山有被人覬覦之嫌。他們當然對這批新招的站長沒有好臉色,因而好多新站長在下面站裡的日子不是很好過。
吳瑞年並非不清楚這個情況,但是他也有他的深層次考慮。對吳瑞年來講,這次新站長的招聘計劃,可謂是一石三鳥。首先,他可以趁這個機會在轉正指標的分配上游刃有餘,不用擔心哪個站長因為拿不到轉正指標而鬧事,甚至消極怠工。其次,在發行部發展之初,可謂是舉步維艱。高素質的人員根本招不進來,招進來的大多數都是些社會閒雜人等,主要是一些下崗工人,這些人要麼就是本身的素質達不到原單位要求被下崗的;要麼就是在原單位上不願好好幹,不安心本職工作,而被單位強制下崗的;要麼就是在社會上游手好閒,來發行部碰運氣的。在報社發行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這些人的一些壞習慣就顯露了出來,在站內喝酒賭博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聚眾打架鬥毆的。現在發行部的發展正面臨一個瓶頸,必須在發行部注入新鮮血液,才能保證發行量的高速增長。再次,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城區的發行量能夠穩步上升的情況下,吳瑞年準備開發外埠市場,將沿江晚報鋪滿全省,那個時候,這批新站長也能有機會一展所長。做一件小事,能達到三個目的,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這些老站長們雖然惡習難改,但是也有他們的優點。他們大多數長期混跡於社會的底層,一個個都很講義氣,也肯吃苦,在吳瑞年看來,吃苦精神是一個優秀的發行人員必備的品質。當然吳瑞年也很看重“義氣”兩個字,尤其喜歡老站長們那種一旦認準了一個人,就會頭也不回的跟著領路人一條道走到黑的性格。在他看來,發行部走到今天,他個人也付出了太多的血汗,他也害怕有朝一日被人取而代之,因此老站長們當中這種個人崇拜也是十分必要的。發行部運轉之初,也看不出有什麼其它的利潤來源,發行部的經費幾乎全部來自於報社返還的費率。但是從今天執行的情況來看,發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