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此事。
喬璟於是急急忙忙給溫大人寫了一封懇切的信,說了喬婉和顧西卿的事,然後顧西卿又給他舅舅寫了封信,並不從驛站發往京城,而是專門找了去京城的人帶去京城,這樣就更快些,一路將信送上了京。
喬璟怕喬婉和安氏擔心,所以這些事也沒有告訴她們,再說安氏和喬婉都在忙著給喬璟去賈家下聘,也就根本沒有多想顧西卿的事。
顧大人能夠答應這門親事,自然是三個條件影響的,其一是顧西卿非喬婉不娶,讓顧大人覺得事情很難辦,怕真的違拗了顧西卿的意,到時候反而要鬧成仇人;第二就是顧西卿的舅舅的信,他表示喬家門第不錯,一直是書香之家,顧西卿既然看上了他家的姑娘,那就去提親,而且喬婉是溫大人的義女,金陵溫家是大雍數得出的有身份的大家族,這樣結親沒有什麼不好;第三是溫齊給顧大人寫了信,溫大人寫信直言喬婉各方各面的好,聽說顧西卿要求娶她,而喬婉沒了親生父親,他作為義父,該對此事也有所表示,說趁著過春節,他正好下蘇州一趟,如此如此,讓顧大人馬上就慎重了起來。
在溫大人沒有到蘇州前,就答應了顧西卿的要求。
☆、第九十四章 溫大人
第九十四章
溫大人在到蘇州之前,就讓人帶了信來,信送到住在何家的安氏手裡時,安氏覺得十分奇怪,甚至在最開始完全沒有想到送信人說的溫大人是誰。
當時安氏正和安大姨在一起,安大姨現在是十分看得上安氏了,因為她家的兒女都結了門好親,以後兩家正是需要好好聯絡的。
此時安氏拿著信,沒有及時看,而是問拿信進來的丫鬟,“那送信人說這是溫大人的信,這溫大人又是哪位溫大人呢。”
她這話把那丫鬟也問住了,道,“這個那人也沒說清楚呀。”
安氏又問,“那送信人已經走了嗎。”
丫鬟說,“他送了信就走了,也沒留著喝口茶。”
安氏沒法子了,只好就此拆了信看,看到抬頭寫的是給世兄嫂嫂的時候,她就想起來了,這溫大人,不就是喬婉的義父,那位很有些能耐的溫齊溫弼良嗎。
她趕緊看了信,只見信裡寫的是他正好要回蘇州來,讓安氏在蘇州等他到來為喬婉的婚事做主。
安氏收到這信有些莫名,又有些感動,心想他知道喬婉的婚事了,他遠在京城是怎麼知道的呢。
如此一番猜想之後,大約意識到是之前就有人專門給他寫信說了喬婉的婚事,而一直和溫大人有書信往來的是喬璟,安氏想,難道是喬璟給溫大人說了此事了嗎。
即使至今,安氏對溫大人這個大恩人都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感激是有,但是卻沒有多少喜歡,反而是一種莫名的防備。
這種感情是一種女人的直覺,安氏自己參不透,但是願意去相信。
安大姨看到安氏看了信後神色複雜,就問道,“這是誰人的信,可有什麼不妥。”
於是安氏就將溫大人是喬三爺的好友,之前又收了喬婉為義女之事說了,然後又道,“這就是他來的信,說是不日就到蘇州,讓我們家等他到了,他為婉兒的婚事做主。”
安氏說的時候眉頭微微蹙著,雖然溫大人對她家真是沒有哪一點不好沒有哪一點不盡心,但是,安氏卻就是發自骨子裡地想要防備他。
究其原因,安氏覺得還是溫大人和她的丈夫喬三爺不過是短短時間的友情,實在不能讓溫大人這麼一個大人物如此來對她家好。
而往往無事獻殷勤,就是非奸即盜。
安氏覺得溫大人是個端方的君子,但是止不住自己胡思亂想。
安大姨聽後卻是萬分地好奇,道,“你說的這個溫大人,難道是現在做了吏部侍郎的溫大人?”
安氏說,“卻不知他是否已經是吏部侍郎了,不過他是重熙十八年的探花郎。”
安大姨很是歡喜地說,“那就是他了。你在小地方,想來也不知道京中情況,這位溫大人,可是皇上跟前的大紅人呢,據說皇上很多事都會聽他的。雖然他只是吏部侍郎,不過吏部尚書卻是不怎麼管事的,也不敢怎麼管事,幾乎都是他在做主。”
安氏更加奇怪了,“皇上為何如此信重於他。”
安大姨讓房間裡的丫鬟們都出去了,只剩下她和安氏,她才小聲說道,“這官家民間,都是好男風成風了,哪家沒有養幾個孌童呢。據說這位溫大人長得溫潤如玉,是個十足十的美男子,當年年紀輕輕做了探花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