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那後面幾大車黑帷的全是上貢給皇上的,也不知道是什麼好東西?”這話一起,圍觀的人全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當討論正熱烈那陣,人群中忽然有人嚷了一句“燕王威武,鎮守邊關”,又有人提及城內修路掏溝的事,霎時引起了圍觀百姓的共鳴,他們當街齊呼,振臂高喊,從“王爺王妃千歲千歲千千歲”到“祝王爺王妃伉儷情深”的話語,一直久久不消……

儀華端坐在馬車裡,心神震盪的聽著傳遍街頭巷尾的呼聲,她強壓住撩簾一探的念頭,不敢置信萬眾的膜拜歡呼皆有她一份,卻又強烈感覺到那種發至內心的虔誠。

無以名狀的震驚之下,儀華驚喜的轉頭看向朱棣:“王爺,您聽到沒?”

隔幾相坐的朱棣,正靠在鋪掛了一層棉毯的車壁閉目養神,聽見車廂裡另外一人的聲音,緩緩睜開眼,談淡地瞥了一眼瞼頰紅彤彤的儀華,復又閉眼道:“還以為你不會主動與我說話。”

儀華一怔,想起這三日對朱棣稍嫌冷淡的態度,沒想到他竟然耿耿於懷,又念及昨日得知熙兒不去京後,有意一緩這幾日氣氛卻難以找到機會,不如就趁這個當頭……可對於朱棣將一切兒女私情、父子親情置於權勢野心之下,她雖然明明知道也能理解,卻終究有幾分難以釋懷。

儀華捂著手爐坐在對面,眼睛若有所思的瞅著朱棣,心緒徐徐轉動。

一時正猶疑不定著,驚見朱棣不如何時睜開眼著著她,那目光沉定無波,彷彿在等著什麼一般。

儀華看著心思一動,暗下只道夫妻相處需包容與妥協,也不再穩坐不動,從溫茶水的罐子裡取了茶壺到了一杯熱茶,微微傾身遞到朱棣面前,就著方才的話,道: “民眾的呼聲,確實讓臣妾震驚。”頓了頓,坐回去輕撩窗簾一角,見馬車已經出了北平城,續道:“現在都城十餘里遠,仍感耳畔嗡鳴震響,王爺每次在營中帶兵操練演習時,想必其聲定振聾發饋,其勢也豪氣萬千,不知那時王爺站在點將臺上,看到的是什麼?想得又是什麼?可有震驚?”

儀華本是想隨意起了話,不想一說之下,卻是來了興致,不覺連聲相問。

常言“伸手不打笑臉人”,也或是儀華的好奇的語氣,半晌之後,朱棣睜開眼睛,端起清香四溢的熱茶,呻了一口,品不出茶水好壞,只覺熱茶入喉一下暖了脾胃,舒服的吁了一口氣,這才揚起薄薄的雙唇,道:“民眾擁戴的感覺確實不錯,不過比起演練習兵時,戰鼓刀戟將士們發出的聲響,卻又差了一大截。”

有些事見仁見智,雖不能相提而論,卻也不妨各抒己見。

如此儀華心下不贊同的話到了舌尖,又咽了回去,只是一邊捧著茶輕呷細品,一邊聽著朱棣說起軍中見聞。

朱棣與儀華相處多年,即使二人關係最融洽的時候,也很少交談。是以,儀華一直以為朱棣除非必要,卻是不喜言談,這會兒聽他娓娓道出,才發現朱棣敘起事來,或詳細或簡略自有一番見解,卻每每引人入勝,彷彿身臨其境、親眼所見般。

經過這一天後,儀華髮覺只要她詢問,朱棣總會專注的為她講解,而這些皆是她感興趣的。於是接下來的行程中,她就每日邊問邊聽,不但消磨了旅途中的枯燥,也增加了許多見聞,漸漸地,縈繞在心頭的那幾分難以釋懷與去京城的緊張感,已在不知不覺中沾散了不少。

就這樣,千里之遙的路程,一個多月的行程,在臘月二十六日這天結束了。

當天傍晚,他們就到了京師應天,隨行的五百多黑衣鐵騎不能一起進城,因而留下四百多名在城郊外燕王妃的一個陪嫁大莊子裡,只帶了整一百鐵騎、數十名侍人進入皇城。

在透過外郭城門,向內城城門行去的時候,出人意料的是周王和徐輝祖一超前來迎接。後來瞭解,原來他們兩人是一起從東宮出來,見一人是接兄長朱棣,一人是接幼弟徐增壽,因情面上的事便一同前往。

既然提到東宮,朱棣自然要擔憂皇長兄一番,提出立即前住東宮看望太子朱標。奈何胞弟與舅妻皆反對,說是未有今上聖喻,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東宮。如此一來,朱棣只好暗壓心中波瀾,告辭徐家二兄弟,重上了馬車先回在京的燕王府,同行還有周王。

京師不比北平,儀華不能下馬車於大庭廣眾之下與兄弟小叔交談,遂待朱棣上了馬車聽得一切,心中愈發確定太子不是病重已是危矣。

朱棣心有城府,儀華借先知歷史而猜想到的,他自也想到。

大約為此,兩人之間一掃一個多月來的輕鬆氛圍,車廂裡好像凝結了一層緊張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