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在我這也是當成普通刀劍賣出去;我可不做古玩生意。”

“師叔爺;那我就不氣了。”秦學兵也沒有拒絕;他確實需要這些東西練眼力;只是心想著;下次過來時;得把禮物準備足了。

想到這點;秦學兵不由苦笑;本來是出來給秦曉曉準備禮物的;沒想到卻變成自己收禮了。可眼下已經很晚了;古文化街的店面大多已經關門了;秦學兵只能斷了繼續尋寶的想法;尋思著回京城再準備。

秦學兵回到酒店;把三把刀劍拿出來;其中兩件已經生鏽得不成樣子了;身與鞘因為生鏽完全黏在一塊;更像是生鏽的鐵棒;若不是有把柄;根本不可能看出是兵器。另外一件儲存相對完好;雖然也有一些鏽跡;但只要拿給修復師傅處理一下;就可以完好如新。

秦學兵認得這件兵器;是一把刀;一把最容易被當成倭刀的刀;苗刀。這也讓很多苗刀藏友頗為頭疼;因為經常被當成倭刀;每次都要跟朋友解釋。

苗刀和倭刀一樣都是受唐刀影響形成的;都是在唐刀的基礎上加以彎曲形成的;只是倭刀是完全彎曲;整個刀身呈現新月形。而苗刀則不同;它只是在刀的末端加以彎曲;不難與倭刀區分開來。另外;苗刀也不是苗族發明的刀;他是漢文化的寶貴遺產;是明代愛國將領戚繼光發明的。

秦學兵拔出唐刀仔細觀看;當然;他是沒有本事從到身上看出鍛造技術;更沒辦法看出年代;他是想看看到身上有沒有留下刀名;或是刀主的名字。

“子理;誰啊?”秦學兵一陣頭大;根本就沒聽過這個名字;拿出手機查了一下;也淨是些亂七八糟的資訊;根本就找不到相應的人名。

“先斷一下年代”秦學兵決定先判斷出年代;再由年代結合名字搜尋;應該比較容易。

透過玉筆鑑定;這是一件明代鍛造的苗刀;與戚繼光一個時代的;也就是這是苗刀剛興起時鍛造的;可秦學兵查了一下;還是找到任何有用的資訊。

“鍾院長;您知道子理這個人嗎?”秦學兵最後只能打電話求助專家;而鍾院長無疑是最佳人選;這老頭可是號稱古玩全才;方方面面都很精通。

“你小子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不過子理應該不是人名;而是字吧。”鍾院長倒很有心情跟秦學兵閒聊;他還在尋思著怎麼從秦學兵手裡弄到唐刀和缺角大齊呢。

“那您知道是誰嗎?”秦學兵忙又問道。

“這可就多了;黃法操、楊士奇、羅性、譚綸……一大堆呢。”鍾院長張口就是一大堆名字。

“那明代的呢?”

“楊士奇、羅性、譚綸都是。”

“那和戚繼光一個時代的呢?”秦學兵有些鬱悶;同名同姓的太多了。

“譚綸;你小子你不會淘到譚綸的好東西吧?”鍾院長的音調猛然提高;顯得很激動。

“如果沒判斷錯的話;應該是譚綸的佩刀;一把苗刀;譚綸很出名嗎?”秦學兵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歷史知識還學得不夠。

“我敢肯定;你小子肯定是考古系歷史成績最差的;連譚綸都不認識。”鍾院長氣呼呼地;譚綸;字子理;號二華明代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活動家。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和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的明代軍事家。

譚綸自幼飽覽詩書;思維敏銳;智力過人;性格沉穩;有雄才大略。特別愛讀《曹劌論戰》等兵書。平時觀察蜘蛛結、蟋蟀相鬥等現象;都認真思考並和用兵打仗聯絡起來;後來寫成《物寓武》二十篇軍事著作。

在譚綸一生中;無數次與倭寇交戰;殺敵無數;與戚繼光並稱譚戚。除此之外;譚綸還酷愛戲曲;尤喜盛行南方的海鹽腔。于軍中設戲班;隨軍征戰、演出。任知府丁憂回籍時;自沿海帶回海鹽腔戲班;命藝人傳授給本地藝人;還親臨排演現場。並將弋陽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黃腔”;在藝術上取得不俗的成就。

“孃的;回去得好好補補歷史知識;不然每次都請教這些專家;估計能把這些專家氣死。”秦學兵暗暗吐舌頭;作為考古系學生;歷史知識缺乏可是大罪;因為考古最重要的就是還原歷史。如果連歷史都不瞭解;又有什麼資格還原歷史。

“你小子真的撿到譚綸的佩刀?”鍾院長這才發現自己被氣糊塗了;現在要關心的是譚綸的佩刀;秦學兵了不瞭解歷史關他屁事。

“鍾院長;我這邊還有點事;回頭再去拜訪您老人家。”秦學兵趕緊切斷通話;差點就沒給自己一巴掌;暗道;明知道這老爺子打自己藏品的主意;還傻乎乎送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