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器繼承了宋元的特點;造型粗獷;多以日常為題材;胎體較厚;鏤雕用法廣泛;平面雕兩層花;俗稱花上壓花。裝飾線條剛進利落;稜角分明;不拘小節。”馬上就有記者答道。
“看來我們的記者朋友們對玉器還是很瞭解的嘛。”
黃教授似乎很有聊天的興致;當然;他更希望的是將玉器文化透過這些記者傳播出去:“明代社會的特點是國家始終處在內亂頻頻;內憂外患之中。但是承襲兩宋特別是南宋以來商業貿易的飛速發展;明代的商業非常發達;民間也因此變得富裕。
明代玉器的發展變化也是與社會的變化相關聯的;從總體上看;明代玉器漸趨脫離五代兩宋玉器形神兼備的藝術傳統;形成了追求精雕細琢裝飾美的藝術風格。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監監製;而民間觀玉、賞玉之風盛行;在經濟、文化發達的大城市中都開有玉肆。
同時;古玩商界為適應收藏、玩賞古玉器的社會風氣;還大量製造了古色古香的偽贗古玉器。我們現今還能見到大量這一時期仿製的古玉;甚至連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經被明代仿古玉欺騙。
所以;玉器的發展並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他是跟社會形態緊密相連的;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
其實仔細研究明代玉器;還會發現明代玉器也在變化;跟著整個朝代而變化;大致上可以分成早中晚三個時期。
明早期玉器出土和傳世的均有佳作;風格繼承元代;作工嚴謹而精美。這類玉器所採用的玉材光澤較強;碾工遒勁;磨工精潤;不重細部;明顯儲存著元代玉器的遺風。但是嚴格地;早明的玉器並沒有自己的風格。
明中期的玉器趨向簡略;承襲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興盛;出現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蔭策杖鬥杯等。且;因為時代富有了;還出現很多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種和作工。這一時期的玉器開始顯現出明代社會的特點;玉器的製作加工也可真正代表明代社會的特徵。
明中晚期城市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海外貿易頻繁;整個工藝美術為商品生產和外銷所支配;於是出現了追求數量;忽視藝術的不良傾向。隨之;玉器工藝也出現了商品化的趨勢;玉器胎厚重、造型呆板、作工草率、裝飾繁瑣;流傳至今的有大量的玉壺、玉杯。在圖案方面;與晚明社會風氣相符;符瑞吉祥的諧音題材甚為風行;這種“圖必有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