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再添四萬石,朝鮮方面也予以積極考慮,李倧曾寫信給毛文龍表示:“寡人與貴鎮,事同一家,心肝相照,唇齒相須。”
寫完信後李倧後派出備邊司官員帶領兵丁驅逐了義州東江明軍,態度強硬的拒絕了毛文龍的無禮要求,毛文龍事後瞭解到,李倧一面安撫東江,一面又與皇太極書信往來,皇太極嚴厲指責李倧背盟,並且威脅說義州有明軍駐紮,大金將傾全國之兵,親征朝鮮。在這個情況下,毛文龍最終默然了這個事實,但萬萬沒想到,東江在毛文華時候重新崛起,態度更加強硬和無恥,不但事前沒有任何通報,甚至譚應華態度傲慢的對李莞等人道:“……朝鮮背信棄義,將流亡到義州一帶的明國百姓,逃人轉手送給後金處置,這件事令人無法忍受”
接著譚應華有提出了令人拙舌的條件:“……依我之意,朝鮮何必瞞著我鎮與後金私下往來不斷,曖昧不堪?李朝欲與後金交好,便乾脆與我鎮停止使者一切往來,從此之後我與朝鮮互為敵國,攻伐征討,各安天命。若李朝決心與我鎮交好,也行,但有個三個條件;你需出兵幫我伐金一次,再調大船三百隻,派一子入我皮島為質。你究竟是借我兵船,還是如數援助,還是遣子為質,這三項任你選擇其一。”
訊息傳來後,王小七等人數次求見李倧皆被拒絕,一時間與明國親近的勢力也是緊張無比,原本車馬往來川流不息的旅順使者下榻的館舍冷冷清清,金自點藉口朝鮮百姓怨恨報復,乘機圍攻使者等,派兵包圍了館舍,斷絕了王小七等人的一切聯絡渠道。
朝廷上爭論開始,主戰一派佔了上風,自從東江重新崛起後,對朝鮮的需索勒逼已經到達了極限,朝鮮忍氣周旋,連親近明國的勢力都有些不忍,那段時間出使皮島的大臣絡繹不絕,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