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子們既然棄馬不用,選擇護送鹽工北上,而且還名目張膽地從楊縣附近經過,那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裡頭有貓膩!
第195卷 第1560節:漫天火雨蕭蕭下 (17)
第六二一章明知是坑也得跳
能夠看出貓膩的人不僅有張飛,楊儀、魏延和傅肜幾個人也感覺到這次突發事件之中的詭異,但這些都無法改變一個現實。那就是,如果張飛眼睜睜地看著北方的蠻子們押送著近十萬的百姓加上鹽工,從楊縣附近揚長而過而無動於衷的話,他們這些人不久之後便會被朝堂之上的那些大佬的唾沫給淹死。
所以,有時候明知道前面是個火坑,但也得硬著頭皮往裡面跳。
張飛手中沒有晉國暗影隊員們標繪的那種高畫質軍用地圖,但也有一張朝廷配發的軍用簡圖。他指著地圖上一道山脈形狀的地方說道:“上次文長(魏延字)穿越霍大山偷襲谷遠得手,臥虎軍吃了一個大虧,聽說鄧茂都被炸死,卻一直引而不發。如今安邑忽然發現一支北方蠻人組成的騎兵部隊,而且還敢朝著楊縣方向撤退,難保不是與東面的臥虎軍事先商量好了才行動。”
傅肜介面說道:“如果我們派出大軍前去阻截這支蠻軍,那麼一直不見蹤影的臥虎軍便有可能趁著楊縣防守空虛的時候前來工攻城,如此我們便會中了調虎離山之計!”
“關鍵問題是,如果我們不派出部隊前去阻截蠻軍,那麼臥虎軍便不會露出蹤跡,表面上看來,就是我們毫不作為地放走了犯下滔天罪行的蠻軍,只怕無法向朝中那些人交待!”楊儀皺著眉頭提醒大家。
魏延建議說:“我認為千萬不能被蠻軍牽著鼻子走!楊縣距離汾河岸邊只有三十多里,派騎兵前去的話,只需兩個時辰便能到達。我們手中還有大量火藥可以使用,不如佯裝派出兩萬五千大軍出城迎擊蠻軍,但在中途時兵分兩路,只派出五千騎兵帶上火藥前去阻攔蠻軍,剩下兩萬人伺機隱藏在楊縣附近,一旦發現臥虎軍攻城,便去抄他們的後路!”
張飛將魏延的建議仔細思考了片刻,然後提出了疑問:“如果臥虎軍的目的不是攻佔楊縣,而是為了接應蠻軍,那麼派出去阻截蠻軍的五千騎兵將會受到兩面夾擊,必定難逃腹背受敵、全軍覆沒的結局;如果蠻軍忽然丟下鹽工和裹挾來的百姓而不顧,抄了我們原本計劃抄後路的大軍後路又該如何應對?”
楊儀接著又提出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有沒有可能,臥虎軍從永安和霍大山兩個方向同時對我們動手?”
這幾個問題一跑出來之後,頓時讓幾位北軍將領一個個都將眉毛擰成了麻花。面對這樣棘手的局面,就算是張良在世,恐怕也難以找出什麼三全其美的好辦法來。
第196卷 第1561節:漫天火雨蕭蕭下 (18)
過了片刻,張飛似乎下定決心,他沉聲說道:“既然想不出來什麼好辦法,我們就只有兩條出路。一條是堅守楊縣不出,放蠻軍北上,事後所有的責任由吾一力來承擔;一條是棄守楊縣,立即率全部大軍南下,全力向蠻軍發起致命一擊,得手之後驅散百姓,然後率軍進駐平陽縣城!”
到了這時,便可以看出統帥與副將的差別。張飛手下雖然沒有提供各種準確情報的暗影隊員,沒有高畫質晰度的軍用地圖,沒有軍用望遠鏡,但他卻透過繁雜的表象看到了戰場的本質。對於他而言,首先是要保證北軍的安全,其次是阻擊嚴曦率領的騎兵,而排在最後的才是防守楊縣。
城池丟了可以再打回來,或者連打都不用打,而是透過政治途徑交換回來;阻擊敵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辛苦活,能不幹就躲著走;保證三萬大軍的安全才是根本,只有還有士兵在,那麼朝廷中那些人又增能奈何的了盧植和劉備?
魏延是第一個表態支援張飛的,他沉聲說道:“我傾向於選擇第二條道路,這樣就算我們丟了楊縣,但好歹能給朝廷一個交待,而且如果指揮得當的話,說不定還能全殲了蠻軍,留下全部鹽工與百姓!”
經過最終議定,張飛決定三萬北軍繼續在楊縣等候,當北上的嚴曦一部走到平陽與楊縣中間的位置時,傾巢而出迎頭與嚴曦部進行正面對決。此戰不論勝負,一戰之後立即率軍南下搶佔嚴曦剛剛讓出來的平陽縣城,日後伺機奪回楊縣。
張飛這邊運籌帷幄,李進武那邊也沒有閒著。他率領一萬五千步兵以最快的速度佔領永安之後,便徹底封鎖了永安與楊縣之間的交通,確保張飛無法掌握臥虎軍下一步的動向。
前線指揮部內,龐統全神貫注地看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