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定的勢力,局面十分紛雜,就算他的手下完成不了任務,聯軍將領受到襲擊的情況下,聯軍的注意力也必然會被引到岸上,先在那些小城之間晃盪個不停……剩下的,他還有兩千多人,足夠了。
不過,年羹堯沒有想到,他在行動之前,居然會碰到一個老鄉!
那個傢伙是他派部下去開普敦察探情況的時候在某一個小城內遇到的,長著一副正宗東方人的樣貌。這本來也算不上什麼,早在多年以前,就有中國人到西方尋生活。這些年隨著東西方商業交流愈加頻繁,東方人在西方出現的自然也又加多了起來。可是,跟著他的手下一起去打探情況地有一個被他收服的海盜分子。那個小子懂得英語,居然從那個東方人跟身邊的幾個西洋人地對話了,聽到了那些西洋人稱呼那個東方人為“伯爵大人”。
要知道,能被派往幾乎四面都是敵人的環境中擔任偵察員的人一般都不是簡單角色。年羹堯派出去的那個探子也是如此。於是,很正常的,那個東方人就被探子俘虜到了年羹堯的眼前……接下來,年羹堯的計劃進展地就更加順利了。
那個倒黴的東方人就是賈五。要知道。雖然聯軍跟清軍已經初步協議停戰,可是。戰後還有許多事是要做地。歐洲人原本想著是奪取印度,然後倚仗奪取印度之後在軍事上所取得的優勢地位迫使中國答應與他們繼續貿易。可是,他們最後卻沒能搶下那塊富饒的土地,而且。為了能夠讓馬爾伯勒等人所率領的陸軍能夠安然撤回,他們還不得不撤出了淡馬錫作為交換。而這一系列地事情,使得他們也失去了要脅中國的能力……可是,跟中國人的貿易很顯然又是一個巨大的誘感,就算明知道自己己一方是處於逆差的地位。可在某些勢力地推動下,歐洲各國也不得不繼續這種行為。何況,英國和土爾其這兩個國家正佔據著蘇伊士運河,就算他們在跟中國的貿易之中存在著逆差,他們也不能坐視蘇伊士這巨大的利益之源放在那裡毫無用處。可以想象,聯通著印度洋和地中誨的蘇伊士運河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會是一條不亞於馬六甲海峽的黃金水道,它不僅可以帶給兩國巨大的利潤,還能使緊緊掌握住這條水道的兩國在跟東方地貿易之中遙遙領先……將東方的商品傾銷到其他的歐洲國家去。這樣既可以和平的掠奪他國財富,削弱歐洲其他各國的力量,又可以快速恢復並且增強自身的實力,這麼好的事情,兩國的首腦又不是傻瓜,所以,無論如何都是得做的。所以,跟東方的海上貿易絕對不能因為這麼一場該死的戰爭而從此停頓。
所以,賈五再一次成為了英國人派到馬爾地夫去的顧問,他的任務就是去協助理查德等人再一次去跟中國人談判……雖然,因為這一回歐洲人大大的得罪了清廷,得罪了中國人,這一次的談判必定會比前幾次要艱難無數倍。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歐洲人的時運不濟,賈五竟然意外的遇到了年粒�ⅲ�
賈五這傢伙一直想謀奪的,就是非洲最南端這一帶的地皮。本來,這傢伙是打算勸說英國政府向南非現在的主人、荷蘭人的後裔布林人發動進攻,奪取這片土地,以此作為英國向非洲內陸發展勢力的跳板。而且,由於不懈的努力,他的提議也已經得到了不少英國議員的同意,可是,隨著蘇伊士運河的開通,英國人對這裡的熱情又開始下降。讓他頗有一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的感覺,大為後悔提議開通蘇伊士運河。不過,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他本來的打算是鼓動英國人在蘇伊士河開通之前先攻下非洲南端,等到運河開通之後,南非的地理優勢大為降低,那他就可以較為容易的獲得英國政府的許可,得到那片殖民地的總督之位。可是,形勢的發展卻出乎他的意料。由於那該死的議會制度的拖延,再加上英國人擔心自己一個國家惹不起中國,出於保險的想法,最後竟然聯合了包括荷蘭在內的其他五個國家……最後,身為一名外來戶,他也不能表現的太過份,所以,計劃只能胎死腹中。
不過,賈五並沒有打算放棄。在他看來,歐洲人的戰爭又將是一次機會。他打算趁著這一次奉英國內閣的命令再去做談判顧問的時機,他想去江寧跟馬德商議一下,看能不能透過對方的力量,藉助清廷的勢力來達成自已的願望。畢竟,先前他也曾在歐洲散播不利於聯軍團結的謠言,甚至還透過私信,不住的提起法國現在國力衰弱。英國政府正為聯軍地事情煩惱不休,波蘭等國又剛剛失去了大批的土地……以種種理由,鼓動那位早就極度希望奪取奧匈帝國的西里西亞地區。進一步發展壯大本國實力,且跟他交情匪淺地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對奧匈帝國進行軍事打擊,這些,都可以當作人情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