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他繼續往下看,看到他誇胡家的最後一點事,那點小孩子心性卻迅速拋到了九霄雲外。
“定州同知吳有良攜府兵打扮成水匪,半路擷取良餉?”
朝廷命官如此膽大妄為,真當這天下沒有王法了,此刻的勤正帝又成了那位龍椅上高深莫測的合格帝王。大夏各州官員安排掌控於胸,想到吳有良背後的權傾西北的廣平侯府,再想到陪都那位無時無刻不在與他作對的太上皇,他心下一陣沉重。
三足鼎立,輕易不得動彈。
不能動彈大的,但他也不能聽之任之。
“傳旨,命定北侯為主審,大理寺少卿黃光泰、五城兵馬司副統領鄭裕為陪審,親審定州同知吳有良謀反一案。告知他二人,一切以定北侯意見為準。”
三言兩語給吳有良安上“謀反”罪名後,勤正帝又連發兩道旨意:其一是命戶部和兵部協同商議西北良餉之事,往常此事都是由兵部擬定,交由戶部核實撥款,此次戶部直接參與,戶部尚書乃勤正帝心腹,其中代表的含義不言而喻;其二則是命禮部準備太上皇壽宴,看起來一片孝心,實際上他不過是想借此名頭派自己心腹前往陪都,進一步打探情況罷了。
三道旨意發出去後,勤正帝起身。大夏以孝治天下,他本人也是出了名的孝子,這些年沒少打著孝順名頭削弱太上皇勢力。對陪都那邊防著,對於護佑他長大、陪著他歷經風雨的親孃——當今太后,他可是真的孝順,每日必要前去慈寧宮陪太后用膳。
今日亦是如此,他到時恰好寧安大長公主也進宮看望太后。後宮高位嬪妃陪在兩側,一個勁地奉承著大長公主,不少人更是把主意打到了大長公主嫡子身上。
誰不知道這位公主,當年皇上登基時出過大力,太后覺得委屈了女兒,這些年更是可勁地對她好,皇上那邊更不用說。能跟公主府結親,不說對家族助力,以後本人也能在後宮橫著走。
是以雖然定北侯囂張名聲在外,可他依舊是有權有勢人家眼裡的香餑餑。
勤正帝來時,一夥人正熱鬧地說著此事。見到皇姐,他順手將小侯爺來信遞過去。
不愧是一母同胞的姐弟,大長公主很快也察覺出不對,“皇商胡家?”
這四個字亦引起了在座宮妃注意,當即便有人說道:“皇商胡家?不就是那個家裡只有一個獨女的人家?”
☆、第118章
這是阿瑤第一次走進寧安大長公主視線。
智子莫若母,大長公主知道,自己兒子是對人家姑娘上心了。意識到此點,瞬間她產生了跟空海大師和勤正帝一樣的情緒:兒子從沒對她這樣好過。
嫉妒之下她對阿瑤生出了天然的敵對,說是皇商,歸根結底還不是個商戶人家?
不僅是她,隨著有人提及皇商胡家,見坐在上首的皇上、太后以及大長公主三大巨頭沒有反對,在座各位人精也開始暢所欲言。
“要說這胡家雖然不顯山不露水,可在青城百年經營,也算是富可敵國。”
雖說士農工商,商人排於最末,可事實卻是衣食住行樣樣都離不得銀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金字塔頂端的人物總歸是受人尊敬。宮妃雖大多出自官宦之家,可入宮後種種打點,也大抵知道銀子好處,這會他們對阿瑤的態度就頗為微妙。
既羨慕她坐擁金山銀山,暗地裡又為自己羨慕一商戶之女而十分不齒。
“家有金山銀山又如何,還不是個滿身銅臭味的商戶之女。”一位頗為清高的宮妃冷哼道。
大長公主皺眉,身為一母同胞的姐弟,她有著與勤正帝同樣的品質——護短。胡家姑娘那是她兒子看中的人,她可以嫌棄她出身低,別人嫌棄就不行!
什麼,你說這些宮妃不知道她兒子看上人家姑娘?
她可不管。
勤正帝初登基那幾年,主弱而國疑,她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連親生兒子置身險境都無可奈何。對於一個護短的人來說,這是何等的痛!她發誓一定要彌補這等遺憾,可等皇上地位穩固後,兒子已經長大不再需要她保護,甚至有時候反過來保護她。
空有一身本事卻沒地方使,這些年她都快憋死了。如今終於有機會大展拳腳,她又豈會放過?
正好這宮妃表面清高,暗地裡沒少給皇上吹枕頭風,甚至有幾次連帶上她。雖然這風沒吹動皇上弟弟,可在後面攪風攪雨也惹人厭惡。
想清楚後,大長公主幽幽開口:“銀子可是個好東西,西北打仗、宮中富貴、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