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說不準,烏蘇氏就能獲得勝利,倒時候英宛也到了該出嫁的年紀了,如那時候惠周當了世子,想必祖母是很樂意成就英宛和惠周的姻緣的。
這對英宛而言,想必是最好的安排了。不過這一切,還得看他們之間是否有這份緣分。只是不管怎麼說,惠周好歹是英宛的表哥,又是大小一起長大的,不管是否有情,將來也必然不會虧待英宛的。
過了幾日,便聽說康親王府定下了婚事,世子惠恪即將入門的側福晉是出身漢軍旗的一位姑娘,家世門第不高,只是個六品主事的女兒,不過貌美柔婉,連惠恪自己據說都十分滿意,連病情都見好了幾分。倒是馬佳氏,聽說氣得見了一次紅,幸而救治及時,才沒有小產。
不過這一切都和嚶鳴關係不大了,因為秋闈開始了……
第18章、秋闈
乾隆二年九月底,是三年一度的鄉試,因鄉試素來定在秋日,所以又稱作“秋闈”。
而直隸省的秋闈素來格外受到皇帝重視,乾隆皇帝欽點了一滿一漢兩大主管官,漢人主考是先帝年間的二甲傳臚胡中藻,而滿人主考則是尚書鄂泰,姓伊爾根覺羅氏,出身著姓大族,也難得的是正經科舉出身。
因為鄉試日子定下,青桐書院提前三日放假,讓即將應考的幾個弟子都各回各家,為鄉試做準備。其實這些準備工作,倒也無需哥哥自己費心,祖母早已親自動手操持。因為鄉試嚴苛,十倍於考秀才,所以不允許穿帶裡子的衣裳,以免世子夾帶,所以祖母早已命人裁製了三套彰絨單衣,畢竟已經是秋日寒肅季節,只穿一套單衣斷斷不足以禦寒,所以只能所穿幾身。
鄉試總共要考三日,總共三場考試,在這三天裡進入貢院,是斷斷不許走出半步的,吃喝拉撒都要在裡頭,而且貢院可不會給士子提供食物,這些也是要自己準備的。嚶鳴也忙活著做了平日裡修齊最愛吃的茯苓糕,也特意把茯苓糕做成小巧的一塊塊,免得到時候因為太大會被切開。
鄉試開始的那天,天不亮整個侍郎府便都忙活了起來,祖母叫人熬了濃濃的參湯給才填飽了肚子的修齊灌下,又再一次檢查了攜帶的物品是否齊全、是否違規等等。仔細確定了沒有問題,才將修齊送上了前往貢院的馬車。
“阿彌陀佛!老天保佑,千萬叫齊哥兒要考中舉人啊!!”老郡主雙手合十,嘴裡喃喃唸叨著。
嚶鳴忙柔聲道:“瑪嬤儘管放心。向來直隸省的鄉試,都要留一定名額給滿人的,哥哥的才華或許比不得世代書香的漢人之家子弟,但是在滿人子弟裡也是拔尖的。主考官伊爾根覺羅尚書大人素來偏向滿人,所以哥哥中舉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老郡主這才神色稍微舒緩了幾分。
可英宛卻撅著嘴巴道:“可聽說另一個漢人主考官胡中藻,對咱們滿人也是瞧不起得緊!只怕是覺得只有漢人子弟才有真才實學呢!”
老郡主忍不住深深鎖住了眉頭,不由長長嘆了口氣。
嚶鳴忍不住瞪了英宛一眼,這個時候,你丫的就不會說幾句好話嗎?胡中藻此人的執拗,祖母怎麼可能不清楚?只是這個時候,凡是當然只能多往好處想了。若是直隸省的鄉試,沒幾個滿人,只怕皇帝也會不滿,所以這才欽點了伊爾根覺羅鄂泰同為主管考,二人不分高低。
英宛被自己二姐瞪得有些心虛,忙垂下頭去,看著自己的鞋尖上綴著的嫣紅的流蘇。
老郡主臉色一板,便吩咐貼身大丫鬟杜鵑:“立刻準備車馬!我要前往京外的潭柘寺上香祈福!!”
而此刻,天才剛大亮,貢院外頭,擠擠攘攘的是整個直隸省的秀才們,這人數著實可觀。修齊身旁只跟著一個小廝,幫他揹著行囊,行囊自是鼓鼓的一大包,裡頭有一件雪貂皮斗篷,用來禦寒是最好不過的了,還有這三日的飲食,祖母擔心修齊會壞肚子,所以準備的都是素齋,都是糕點、餅子之類的東西,雖然素淡了些,可勝在穩妥。
只見旭日東昇,貢院的大門也緩緩開啟了。
這是個一個青衫僕役飛快擠了過來,他手裡提著食盒,朝著修齊打了個千兒:“大公子金安!奴才是康親王府的下人,奉王爺之命,特送來這份狀元餅給大公子,願大公子能一舉奪魁!”
修齊仔細打量了眼前這個自稱是康親王府僕役的下人,“你是……康親王府的人?我怎麼從前沒見過你?”
那僕役笑著道:“奴才是外院秦管事的兒子,前些年一直在奉天打理王府莊園產業,最近才剛剛被召回京城侍奉的。”
修齊見他說得有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