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歸國學子,在北平啟程經保定、石家莊到到達陽泉,然後在陽泉換乘直奔太原。閻錫山在山西經營20多年,其自我封閉的理念,造成陽泉到太原的鐵路是窄軌鐵路。他們一行人到達太原時,已經是陽春三月了。
柳大茁於1926年夏季在美國一家綜合大學畢業,由於他當時學的是機械、冶金專業,畢業後若回國發展,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再加上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因此他選擇留在美國。恰好同窗好友陳奕文是美國土生土長的第二代華僑,他的父輩是早年南洋來美國的移民。
這位同窗好友,主動勸說他留在美國,並透過關係在美國最大的鋼鐵城市匹茲堡的鋼鐵企業分別謀了一份不錯的差事,儘管是給洋人工程師打下手、跑腿,但是柳大茁憑著自己的勤奮好學,不到一年時間便得到洋人的首肯,站穩了腳跟。
匹茲堡的華人很少,尤其是像他們這個層次的同胞更是寥寥無幾,柳大茁透過陳奕文結識了幾名同胞,因此幾年來他一直侷限在非常狹小的交際和生活圈子。所以柳大茁幾乎把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這幾年父親來信讓他回國,並說穆家大哥在山西風生水起,讓他回國投奔穆亞平,可是柳大茁想到國內糟糕的情況,一直沒有動回國的心思。
然而,促使柳大茁回國的動機是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在美國的華僑、留學生紛紛發表言論、集會,強烈抗議日本人的侵略行徑,同時爆發出了空前的愛國熱情。面對這一切,激起了柳大茁回國效力的豪情。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的第三天,柳大壯便辭去了工作、毅然選擇回國。好友陳奕迅聞聽,也要求和他一起回國效力,就這樣二人踏上歸國的旅途。
在美國駛往中國的一艘英國郵輪上,柳大茁和陳奕文又結識了另外三名歸國學子,這三位學子也是選擇在祖國危難之時,毅然回國效力的熱血青年。共同的志向,使他們很快融合在一起。當時,柳大茁介紹山西的情況,另外三名學子決定和他一起去山西大展身手。
就這樣過完舊曆年後,柳大茁和陳奕文彙集另外從家鄉趕來的學子,踏上前往山西的旅途。踏上山西的土地,他們深切感受到山西蓬勃發展的趨勢,耳濡目染促使他們更加熱血沸騰,他們沒有想到,滿目蒼夷的華夏大地,竟然有這樣一塊淨土,充滿著勃勃生機。
聞訊柳大茁等到來,早就知道他們要來的穆亞平,親自到車站迎接,藉以彰顯隆重歡迎之意。當時一見面,由於穆亞平根本“不認識”柳大茁,因此見面的場面有些尷尬。當時穆亞平有些自責,之前應弄張相片熟悉一下,怎麼把這差給忘了,望著眼前五位朝氣蓬勃的年青人,他的卻有些發懵,然而柳大茁確認是穆亞平。
只見柳大茁從人群中出來說:“穆大哥,你不認識我了,我是大茁啊!”穆亞平很快掩飾說:“大茁兄弟,我們將近十年沒有見面了,瞧你的變化太大了,身材長高了,眼鏡都帶上了,咋一看還真認不出你,兄弟歡迎你來山西。”說完穆亞平上前和柳大茁熱烈擁抱。
二人又寒暄了幾句,柳大茁趁機介紹了陳奕文等四名歸國學子。穆亞平分別握住四人的手說:“在祖國危難之時,你們拋去舒適的生活,懷揣一顆赤子之心,毅然投入祖國的懷抱為國效力,我代表祖國、代表山西的百姓,向你們表示崇高的敬意!”說完穆亞平莊嚴地敬禮,跟隨身後的軍人,不約而同刷的舉起了手。
此情此景,柳大茁包括另外四位年輕人,眼睛裡頓時湧出晶瑩的淚花。他們沒有想到,在山西能獲得如此禮遇。感動之餘,紛紛表示自己的決心。穆亞平特意握住陳奕文的手說:“作為海外華僑,在祖國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你的舉動,彰顯了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親情,同時表達了海外同胞心繫祖國的拳拳之心。陳先生,真誠的歡迎你!”
陳奕文很激動說:“穆先生,作為海外同胞,我們時時刻刻都盼望祖國強大、繁榮昌盛。我們在外面深切感受沒有一個強大祖國而遭受過的凌辱和歧視。現在日本人又在侵略我們,海外的炎黃子孫更要有所作為。穆先生,我不會辜負你的希望,定效犬馬之勞為國出力。”
穆亞平也顯得很激動,他招呼眾人上車去酒樓,為遠道而來的學子們接風洗塵。席間,穆亞平談笑風生,結合縱橫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結合國內國際的形勢,深刻闡述了祖國的命運以及所面臨的艱難困苦。同時,又描畫了一番祖國的美好未來。並充滿信心的講述了在困境中自強不息所要擔負的使命。穆亞平淵博的知識,縝密、嚴謹、實事求是的思維,給在座的每一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從這一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