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幹都司喜申衛治所。清初,始由寧古塔昂幫章京管轄,後改為三性副都統管轄。
1858年,清咸豐八年,沙俄侵略軍佔領伯力,建立軍事哨所,後來伯力城,以17世紀以來沙俄侵略黑龍江頭目哈巴羅斯科的名字命名。1860年咸豐十年,,中國爆發第2次鴉戰爭期間,沙俄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伯力城及烏蘇里江以東至大海的廣大區域被沙俄割佔。
伯力城眼下是蘇聯遠東北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樞紐,鐵路線穿城而過。寬闊的阿爾穆河向北滾滾流淌,夏季的水運十分發達。由於蘇聯政府財力有限,尤其是蘇聯居民在當地非常稀少,因此蘇聯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整個遠東地區基本上是不毛之地。
我大軍出兵三天後,由嘉蔭縣進入的第2縱隊第1坦克師,其一支坦克旅沿著鐵路線一路東進,很快突進到哈巴羅夫斯克附近。蘇軍遠東軍分割槽司令官奇卡耶夫大將,自從接到斯大林的命令後,便下令遠東軍分割槽所有部隊不許抵抗。第一天在綏芬河邊境線上抵抗的那位邊防部隊團長,被他下令撤職了。
可是三天時間,他向蘇聯統帥部發了數封電報,詢問怎們辦,可是統帥部來的電文只是命令他耐心等待,便沒有下文。此時,奇卡耶夫正鬱悶著,屬下進來慌忙報告:“報告將軍同志,警衛部隊在西部發現一支坦克部隊,正沿著鐵路線向我們開來。”
遠東軍分割槽所在地哈巴羅夫斯克有一個師的蘇軍部隊,另外機場有一個團的航空部隊。這三天中國的偵察機已經飛到上空,可是奇卡耶夫命令空軍部隊不許升空挑釁,他心裡非常清楚,任何抵抗行為都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奇卡耶夫先給伊爾庫斯科軍區發了一封電報,詳細報告了中國軍隊分四路挺近蘇聯境內。隨後便下了一道正確命令,命令外圍警戒部隊向城內收縮。我第1坦克師第1旅100多輛坦克和其他車輛浩浩蕩蕩而來,並陸續停在城外面。
只見該旅長神情自若鑽出坦克車,然後上了一輛吉普車,直接向城區駛去。在一處蘇軍檢查站,該旅長對蘇軍哨兵通報了自己的官銜和部隊番號說:“立即通報,我要面見蘇軍最高司令官!”
不一會兒,在城內蘇軍司令部門前,該旅長下車,只見司令官奇卡耶夫率領眾將官已經在門前等候。“司令官閣下,我是中國裝甲部隊第1坦克師第1旅少將旅長,奉令來接管這座城市,請司令官閣下配合。”該旅長說完把總部列印的用中、俄文書寫的有關規定的傳單交給奇卡耶夫。
其實奇卡耶夫早已經瞭解了我軍有關佔領遠東地區的相關規定,現在他只不過是再確認一下。該旅長見司令官看完後沒有任何表情補充說:“命令你的部隊官兵進入兵營,哈巴羅夫斯克的防務由我們接管,。我可以向你承諾,保證俄國居民不被騷擾,保證所有的經濟持序正常運轉,保證不收繳貴部的武器彈藥。另外我通知你,中國國防軍第3兵團林司令官,邀請你去佳木斯,商議善後事宜!”
事已至此,儘管奇卡耶夫一萬個不情願也沒有辦法,大概是考慮臉面問題,對比自己官銜低微的中國軍官,無法提出抗議。奇克耶夫儘管心裡十分憤怒,也不好發作。
沉默了一會兒,奇卡耶夫無奈的接受了這個事實。不過他反覆說明和中國方面磋商,必須經過統帥部的同意,他會向上面彙報。一個小時後,我坦克部隊開始入城,巨大的轟鳴聲在城內的街道上鳴響。
也許是雙方的“默契”配合,不經意間城內出現了一道另類的景觀,城內各個路口出現了坦克的身影,充當臨時哨兵。坦克車站崗放哨確實令人耳目一新。當天晚上,坦克第2旅順利到達哈巴羅夫斯克,他們經過幾個小時休整,接著沿著阿爾穆河向北方的共青城挺進。
次日,空7師一個戰機大隊,降落在哈巴羅夫斯克機場。說來挺有意思,我戰鬥機降落時,蘇軍指揮塔居然負責指揮降落。機場上有蘇軍的戰機,我軍戰機降落後,和蘇軍戰機混雜在一起,似乎是在並肩作戰。蘇軍地勤人員見到我軍先進的戰鬥機,心裡的滋味恐怕是翻江倒海,兩者相比,他們心裡明白,蘇聯戰機的效能差遠了。
北部的共青城,眼下屬於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管轄。進入三十年代,蘇聯政府在共青城建造了很多工廠,其最大的是蘇霍伊飛機制造廠和造船廠。眼下由哈巴羅夫斯克與共青城的鐵路已經聯通,因該說共青城是遠東地區最北部的鐵路終點。
共青城距離哈巴羅夫斯克356公里,阿爾穆河如一條飄帶把兩個城市相連,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