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之事便不再是坊間最最稱奇的,因為五日後,朝廷發生了一件更引人注目的事,戶部操手的“功德券”正是推出了。
由朝廷發行,向百姓募資,並承諾所有錢款全部投放於曲江災情,並以不菲的利潤回報,按年付息,利息也逐年遞增。朝廷為了鼓勵群眾大額購買,還設定了一系列利於商人的優惠政策,以此鼓勵眾人廣積“功德”。
皇榜一出,整個京城人聲鼎沸,不只是那些有頭有臉的大商戶,連小商小販也在議論不休。
有人覺得這是一出新的商機,天沒亮便去衙門口排隊,也有人準備觀望一陣,雖然“功德券”利潤驚人,但是時限太長,而且朝廷真的會言而有信嗎?錢這東西,放在哪裡能有放在自己兜裡安全呢?
面對眾說紛紜,戶部特意在京城府尹衙門設定了一處問事處,蔡徵坐鎮戶部,石聆坐鎮衙門,親自回答問題。為了與市面上的銀票有所區分,“功德券”以絹布繡制,由三家繡坊,五百名繡娘連夜趕製。寶藍絹面,正面繡“天佑明珠”,背面“廣積功德”,根據不同的金額有具體制式,繡線和式樣都做了嚴格的要求,確保難以偽造。
發行第一天,石聆已經做好了面對社會各界質疑的準備。她沒想到的是,才剛到府尹衙門,她就碰上了一位故人。
當石聆聽聞門外傳報的時候,立即起身,親自將人迎進門來。
“孫老,您怎麼親自來了?”便是性情寡淡如石聆,見到孫鑫也不禁有些感動。
孫鑫是人稱“財神”的人物,混跡商場多少年,石聆“財神娘子”的名號正是因與孫鑫老人結交演化而來。作為小輩,石聆無錢無勢無人脈,若不是當年孫老提攜,她便是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混出名聲。
如今孫鑫又親自出面來支援她,石聆心中動容不已。
孫鑫卻佯怒道:“小友,論你我交情,此等好事,你卻不率先與我通氣,著實不仗義!”
石聆笑而不語。
她怎會想不到,此事若有孫家從中周旋,必然事半功倍。可是這件事情才剛起步,結果如何還未知,她已經欠孫家許多人情,又怎麼再推人入局。
“不瞞孫老,此事本不敢在孫老面前賣弄。”
孫鑫卻大笑:“你這丫頭,原來也會怕?怎麼,當了五品官兒,膽子反倒小了?當初你與璞玉做那‘平安方’時,不也是史無前例,不說絕後卻也空前,如今不過是生意做大了些,如何腰桿卻挺不直了?”
石聆一怔,隨即失笑。
的確是這個道理。
孫鑫與石聆又就公事談了一會兒,最終結果不出石聆預料,孫家以大價錢購入了第一日發行的所有功德券。
此舉再度震驚京城。外面排隊的人還抱著觀望的態度,等著看戲,卻被衙門的官員通知不用等了,今日“功德”已售罄,還想要的,明日清早。
不得不說孫鑫這一招著實高杆,第一日發行量並不大,孫家一個包圓,讓其他商人一個激靈,好似自己吃了一個天大的虧,第二日竟也紛紛上門來。還有一些石聆從前熟識的商家,也開始託關係走門路,只盼早一點將功德拿到手。畢竟“功德方”在設定上完全是為曲江水災服務,利潤豐厚,政策優渥,大家唯一的擔憂就是朝廷不守信用。可如今孫家開了個好頭,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難道明珠朝膽大的就只有孫家一戶嗎?
孫老爺子固然欣賞石聆,卻到底是條人精。他投資乃是看中了其中的利潤,當年石聆的平安方便被他大加稱讚,如今有朝廷介入,新的模式也令老人家眼前一亮,更不要說還有人從旁推動。
當晚,石聆在京城最大的酒樓宴請孫鑫,而這背後推動之人,終於也從暗地裡走到了明處。
“琮秀。”孫璞玉有些拘謹地笑了笑,“別來無恙。”
其實也不過分別一年不到的時光,只是這陣子發生了太多事,讓晉陽發生的一切都趨近於夢幻。石聆沒想到孫璞玉竟會不遠萬里放下家裡的生意來了京城,而孫少爺這一次也依舊沒什麼變化,還帶著他的小尾巴白姑娘。
如今的白瑞嬌變了許多,再沒有骨子裡的盛氣凌人,不知是不是當初的恐嚇起了作用,面對石聆,她仍有些拘謹,眼中畏懼,揣測,感激皆有之。
石聆眼神在他們二人之間掃了掃,微笑:“孫兄,白姑娘,別來無恙。”
當日離別時,三人之間都不甚愉快,如今再看來,卻彷彿昨日雲煙,再沒有了任何感情糾葛之後,還能坐下來說說話,難得的緣分。她當初也是看出孫璞玉對白瑞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