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但這到底是他的親生兒子,他還是想好好教的。可太子在沈皇后的拉攏下和沈氏越走越近,自身又不見有過人之處,皇上十分擔憂將來太子登基,會徹底成為沈氏傀儡。為此,景仁帝也曾和太子徹夜促談,可惜他的苦口婆心在太子聽來,不過都是在發洩對他的不滿,反而鬧得父子離心。
石聆不知道的是,即使如此,景仁帝也從未想過要廢太子,他將一部分實力交給了王煥予以保留,為的不是制約太子,而是制約沈氏。可惜太子不這麼想,在太子眼中,沈皇后是慈母,而沈國公才是從小疼他愛他的外祖父,這些才是為他好的人。
於是才有了今日這一出——太子挾持石聆要挾王煥回返。
可惜,他註定要失望了。
碧水岸邊,王煥看著眼前的船隻,腳步似有千斤重。
他身旁的護衛道:“世子,快上船吧,探子來報,東宮的人已經追上來,不能再等了。”
此番意義重大,他們這些近身的侍衛都是知道的。
王煥掌心緊攥,他匆匆走了兩步,踏上船舷之時,終究鬆開掌心,展開那張被他攥了一路的信。
薄薄的一張紙上,只有四個字——
速去,勿回。
是她的字,看得出寫得很匆忙,但依舊秀麗不失剛勁。她起初的字寫得很差,是他在晉陽時候一筆一筆教的,她練起來後,雖然有了自己的風格,但筆畫間始終有他的神采。
他想到石聆可能向他求救,可能安慰他,可能叫他不要衝動,他沒有想到她叫他走,她叫他不要回去救她。
是他低估了沈氏在宮內的眼線,他沒想到太子這麼快就察覺到了景仁帝的意圖。
太子捉了石聆回去,無外乎想以石聆為餌,誘他回宮,他這一回去,便是插翅難逃,東宮總有辦法叫他交出兵符。
可如今明珠朝內憂外患,皇帝扶持的林相一派需要軍隊的支撐,西北靺鞨虎視眈眈,拓國坐山觀虎鬥,欲得漁翁之利。明珠朝這些年重文輕武,朝臣醉生夢死,朝中早無可領兵之將,一旦沈氏有什麼動作,沈氏手下的西南兵馬也需要另一隻軍隊的鉗制。
石聆是早就明白這一切,才會在見到太子的人後,便立即寫了這樣一封信給他。
她是知道自己走不了。
而無論如何,他都不能進城。
可是石聆沒有想過,她留在城中,會落得如何下場?太子本就恨她入骨,景仁帝又昏迷不醒,如今還有誰能護她?
王煥第一次痛恨於石聆的聰明,這個女孩子什麼都替他想好了,連決定都替他做好了,而可恨他居然沒有其他辦法。
“叫你做的事,可都做好了?”
護衛頷首:“是!世子的話,屬下親口轉告了,對方也答應了。”
王煥轉過頭,看著盪漾的江水,一咬牙,上了船。
“他最好說到做到!”
石聆被關在東宮最偏僻一座院子裡,對外只稱靜養。
外人眼中,石女官本就是受太子提攜入朝,跟太子走得近些也沒什麼。另有好事百姓聽聞此事,又八卦起石家要出娘娘的事,只不過不是本朝的娘娘,而是新朝的。可見在百姓眼中,石聆本就是太子一方的人。
說是靜養,可又沒病,並沒什麼可養,不過是借養病之名,行軟禁之實罷了。好在太子隨後便忙於朝事,並未再來找她麻煩。這院子偏僻,又有衛兵把守,太子也不曾在吃食上苛刻於她,她倒也沒有受什麼委屈。
只是太子很她入骨,這是不爭的事實,若是在小事上折磨她一些,石聆還覺得是好事。如今這條毒蛇不聲不響地把她叼回來,又養起來,多半是她還有其他的用處,這才是石聆最不想面對的。
太子想要她做的,多半不會是好事。
石聆就這樣在東宮內的一小方天地中“養病”,一晃半個月過去,由於封閉,石聆完全不知外界風雨。她推測王煥應該早已到了邊州,卻不知道此刻西北情形如何,更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打起來。
這日,她照例早起,用膳,午前在院子裡曬太陽,卻忽而聽到門外傳來女子吵鬧的聲音。
“你們敢攔著我?”女子嬌喝一聲,
石聆眼皮略微跳了跳,這個聲音……
門口傳來一串的賠罪聲,不過出乎意料的,女子依舊沒有進得院子來,似乎是門衛說什麼也不放人。
“豈有此理!本公主倒要看看,這東宮到底有什麼地方是本公主去不得的!”
這裡是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