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9部分

只用三個菜,還讓坤寧宮裡的人都削減餐用。”

關緒清微微一愣,點了點頭,拿起筷子吃了起來。素菜是糖醋白菜和西湖蓮子,葷菜是鹿筋和魚唇,還有一大碗老雞濃湯,湯麵上浮著炒雞丁時鍋裡剩下的油花,卻沒有多少油膩的滋味。都是些簡簡單單的家常菜,關緒清卻覺得比那滿滿一桌子的滿漢全席更為好吃。

八月二十三日,選拔出來的過百試子在午門外候集,他們將由禮部官員帶領,前往保和殿參加殿試。此時就算再大膽計程車子也乖乖閉上了嘴巴,自覺地站在隊伍裡,由官員校驗身份、排定順序。“啪、啪、啪”三通鞭響,午門洞開。

一應士子排成兩列魚貫而入,他們跨過金水橋,來到氣勢恢宏的保和殿。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後,各個考生來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這時傳來一聲“皇上駕到”,各學子紛紛跪倒。關緒清面帶微笑看了看,然後道:“都起來吧。”

“謝皇上。”各士子紛紛低頭入座,屏氣凝神,準備這魚躍龍門的最後一關。

負責監考的官員走上前開始頒發策題。清初策題用時務策一道,題長二、三百字,所詢一二事;康熙以後,題長達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而關緒清則把題量又加大了,變成了一組十幾道大題,數十個問答的試卷。

一時間,偌大的保和殿靜的連根針掉在地上也聽得見。不少人冥思苦想,有咬筆頭的,有趴在桌案上沉思的。當然也有寫得快的,所有試子都是清晨進入皇宮,只不過經過一番瑣碎的禮節,實際開考時間已經是十點多鐘了,而到關緒清簡單地用過午膳,大約下午一點多鐘的時候,已經有人交卷了。

關緒清一看最先交卷的是胡適、王國維和蔡元培,不由微微笑了笑。不過三人的交卷也給其他學子莫大的壓力,這個是殿試,上面有皇上親眼看著,參加高考的目的說來說去,最後還不是為了一個官職,而官職可是皇上決定的,要是自己在皇上眼裡的印象差了,那將來還有什麼前途。所以三人交卷後,一干試子也紛紛加快速度,接二連三地把卷子交了上來,由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

晚上七點多鐘,殿裡已經昏暗得看不清了。殿試官紛紛點起電燈。殿中僅剩下的幾個試子不停地揉著眼睛,臉都快要貼到紙上。

學子陳寅恪此時臉上寫滿了焦急,今天他一拿到試卷就覺得文如潮湧,捲上所問正是他多年苦苦探求之道,因而洋洋灑灑地寫了下來,只是他向來不以書法功力見長,而無論是什麼時候的試卷都特別強調書寫工整,且必須用正體,即所謂“院體”、“館閣體”,字要方正、光園、烏黑、體大。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更重要。科舉改革以來,關緒清下旨允許試子們使用鋼筆書寫,但是人們對這種新進不久的舶來品根本就不熟悉,使用起來還不如毛筆快捷,因此參加考試的試子沒有一個用鋼筆的。

陳寅恪不太擅長正書,因此寫起來極慢,待到身邊的試子走了一大半,他才恍然察覺,卻快又快不起來,眼看天色將暗還有數道問題空著,陳寅恪不由心急如焚。

就在這時,外面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加急,八百里加急軍報。”只見小德張拿著一個插著三隻羽毛的盒子跑了進來。

雖然現在軍情來往早已經改用電報或電話,而從京城到中東的電報線在今年七月就已經鋪成,不過在處理軍報的緊急程度上還是沿用了舊稱呼,分為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三等,八百里加急已經是最緊急的軍情。

關緒清不由微微一愣,中東又出狀況了?他剛想伸手把軍報接過來,就見底下的試子一個個正抬頭望著自己,不由把抬起的手放回龍椅的扶手上。

“嚷什麼嚷。沒看到正在進行才試大典嗎?先把軍報放一邊吧。”說完,關緒清又把茶碗端了起來,神態悠閒地品起茶來。

底下的試子都各自鬆了一口氣,要是皇上走了,這殿試也就結束了,而沒寫完考卷今科自己就完了。陳寅恪原本一顆懸到嗓子眼的心也放了下來,不由埋頭奮筆疾書,但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因為光線太暗,陳寅恪只能儘量湊近桌子書寫。結果不覺中,他前胸的衣襟貼在了墨跡未乾的試卷上,弄出好大一團墨漬。等陳寅恪發現的時候,這張試卷已經完成大半。他不由臉色發白,嘴唇發緊,趕緊把這張試卷放在一旁,重新抄寫一遍,然而這樣一來,他就更慢了。此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寬敞的保和殿因為試子走得差不多而愈加顯得空曠。儘管殿裡並不十分熱,陳寅恪依然是滿頭大汗,他努力一筆一畫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