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遠山。
他當時只來得及抱起離他最近的小草跑,而爹孃和弟妹則都葬身在水患當中,沒有半點能力,也不知嫁到鄰村的姐姐怎麼樣,希望她能平安無事。
在他身邊的楊嬋當然也主意到他的心情,張了張嘴,並不知該如何安慰。
“無事,爹孃在天上要是知道我娶了媳婦,也會瞑目。”趙遠山沒說,沒發生水患之前,趙父趙母最擔心的就是他的親事。
倒不是趙家娶不起媳婦,還是趙遠山有什麼問題。
最初趙遠山去上學,書院裡的老師都曾說他是讀書的料子,他也確實爭氣,才十三歲便中了童生,當時就是鎮上的人見了他都誇他聰慧,提親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其中鎮上一戶書香人家也來提親,趙父考慮後,答應了下來,不想趙遠山連著兩次,都沒能考中秀才,他不是隻知聖賢書的人,平日都會幫父母的忙,知道家裡壓力大,且他自己也想放鬆一下,便打算回家邊種地邊讀書,等有八成把握再去考試。
不想那家人以為趙遠山不再去科舉,且認為他拖了自家女兒的年紀,竟然上門退親,當時差點沒將二老暈。
他是個硬氣的,自己應了退親之事,只想著來年考中秀才,娶個更好的媳婦孝敬父母,不想沒等到他出息,父母便已經不在。
想到這裡,趙遠山一愣,他竟然將退過親這麼重要的事忘了告訴楊嬋,萬一等回了村,被楊嬋知道後,他會不會以為自個騙了她?
只是萬一楊嬋知道他退過親,不打算嫁給他怎麼辦?
一時間,趙遠山猶豫不決。
約莫走了兩公里的路,楊平就有些走不動了,趙遠山抱過他,繼續走著。
楊嬋擦擦額頭的汗,眯了下眼,六十多里的路,開車少說得一個多小時,也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到那鎮上?側頭看了趙遠山一眼,見他滿腹心事,就不開口找話,繼續埋頭趕路。
路途中,他們又遇到幾個曾一起住過破廟的人,眾人很是高興,商量了一下,打算繼續結伴。
雖說水患已過,卻可不代表著安全,就比如路過的村子,不少人沒了糧食和銀錢,見到他們,可能就會搶劫。
想什麼來什麼,不過走了一里路,就見前邊有人在搶劫,幾個男人對視一眼,看了眼四周,確定沒有同夥,只三四個瘦不拉幾的男人,便打算過去幫忙。
幾人等走近才發現被搶的人竟然是劉嫂子,楊嬋看了她一眼,沒想到她已經走到這了。
說到她,楊嬋不得不佩服這個女人的堅強,沒了父母公婆,沒了丈夫,後來又沒了孩子,但是依然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中活了下來,這絕對不是一般女人能夠做到的。
既然是熟人,就更沒有不救的道理,幾個男人幾下將那些搶劫的人撂倒,反劫了他們,然後拉著劉嫂子趕緊離開,誰知道這些人有沒有同夥在遠處。
“謝謝,謝謝!”劉嫂子紅著眼,頗為可憐的說道。
“都是同鄉,不必客氣。”李峰淡淡說道。
楊嬋看了李峰一眼,又看了劉嫂子一眼,心裡突然冒出一個想法,隨即越想越覺得不錯,湊到趙遠山邊上,輕聲問道:“李大哥娶妻沒?”
趙遠山看了她一眼,搖頭,李峰今年二十二,比他大兩歲,至今未婚的原因卻是因為其父母。
都說天下無不是父母,但是對於李峰的爹孃,就是趙遠山心裡都覺得不是,實在是太過偏心。
李峰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行二大多吃虧,果然不假,當然,兩個姐姐也好不到哪去,全被李父和李母相當於賣出去一般嫁了,錢則給了長子娶媳造房。
這且不說了,畢竟李峰哥哥是長子,只是等李峰年滿十四,李母竟然要分家,要將沒成婚的李峰分出去,只將老屋給他,旁的一概沒有,要不是李峰的大伯還算好,估計他早活不下去了。
再後來,村裡徵兵,李父竟然將李峰的名字報上去,抵了長子的名額,又花錢給小兒子免了兵役。又是李峰大伯幫的忙,才讓剛十五歲的李峰免於兵役。
反正諸如此類的事,數不勝數,如此一來,哪家還敢把女兒嫁給李峰,這一拖就是如今。
反正就是楊嬋,聽得也是目瞪口呆,世上竟然有這麼偏心的父母!
“後來李大伯便想再這麼下去不成,就託人將李峰送到一個鏢局,跟人學些手腳,賺點銀子,日後也好娶妻,這一走就是五年,直到去年才回村。”趙遠山看了眼李峰邊上的劉嫂子,搖頭“他們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