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不染,回族人這邊再想休戰,避免與朝廷正面衝突,也是不可能了,事端一旦挑起,無可避免。而他,將會是雙方火拼後最大的受益者。弱勢的回族軍隊被清軍吃掉是遲早的事,但這不是他所在意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在乎的是和田這塊藏寶地。
據探子回報,和田那兒出產的不僅僅是珍奇的美玉,而是儲備豐厚的金礦。金子,數不清的金子。那兒就是一座金山!一座寶藏!當然,他會感興趣不是為了錢財本身,作為先朝皇子身份,他還沒落魄到為了錢而精於算計的地步。財富對他而言只是工具,用來招兵買馬的工具。
《三國志》裡劉備與曹操早年迥然不同的命運已對此做出了最好的證明。身世落沒的劉皇叔離開物質基礎的支撐,只能在兩個把兄弟的陪伴下顛沛流離,寄人籬下輾轉各處接受別人的接濟;而家道殷實的曹操的起點就不一樣。首先,他付得起賭場的籌碼。變賣家宅產業充作起兵的物資,接著聯絡起周圍的親戚,很快,他嫡系的一支兵馬就組建成功。
雖然人數不多,但卻為他今後吞併天下做了最堅實的奠基。玄德無財無勢,僅依靠著所謂名義上掛在嘴邊的“仁義道德”和流傳在一些愚人心中的口碑,才招才攬士,漸漸有了自己的據點與領地;而曹孟德不同,一切都是講實力。憑事實說話。而他的物質基礎無疑是這片事實中最無聲卻又最有力的部分。當然,比起東漢末年的其他人,他曹操的實力根本算不得什麼,但是,袁紹袁術之徒,根本就不在天下英雄範圍之內。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辛棄疾說得一針見血。
同類才有可比性。
因此,本質上說,在十四看來,劉備與曹操的本質完全一致,只不過披了層偽善的外衣。就像他的四哥胤禛一樣,不瞭解他為人的愚蠢百姓總是為他的慈悲交口稱讚,卻不知他骨子裡侵略的本性。老四的虛偽與劉備如出一轍。而十四則自比曹操。堅定相信總歸會有屬於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那一天,併為此朝著曹孟德昔年的方向堅持努力。
除了挑起戰事,掠奪黃金的兩種實際利益之外,他還能除掉眼前惹他不快的漢狗。他想要他的命不是一天兩天了。
相對於雍正右臂的年羹堯,翰林出身的方不染就是更忠誠的左臂。右臂支撐著西北,左臂支撐的卻是朝廷。即使前朝張廷玉那些老臣還在,但雍正重用的卻都是自己手裡的謀臣。這點,其實不用京城那邊的來信,允禎他自己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哪個朝代都不能改變的宿命。
當然,談起私人恩怨的話,對這位已身為額駙的男人,他也沒有丁點兒好感。不僅僅因為他是漢人,還緣由其與年小蝶捕風捉影的傳聞。這些傳聞常常弄得允禎十分狼狽。畢竟,他是親口從小蝶口中得知她愛慕之人名字的見證人。小蝶愛的是老四,這是她自己親口說的,但,後來為什麼又為傳出與方不染的曖昧呢?
本來他不信,一點兒也不信,但之後被調任西北大營為大將軍,遠離京城的他已不再能直接判斷出什麼,眾口鑠金,慢慢地,方不染的存在也就成為他心頭的一根刺。雖然,這情況在小蝶病故的訊息傳來後消失過一陣,但很快,隨著佳人再現的狀況,這根刺再次鑽到了他的心底。滅老四,他可是要費番功夫,滅這條漢狗,他只要動動嘴皮。
想完他的一石三鳥的計策,他眼角細細的紋路間都填滿了笑意。
不談一個陰謀家的即將得逞,這讓我們感到不寒而慄。讓我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已然成為砧板上魚肉的男人的反應。方不染,一個長相斯文,學識淵博的年輕精英,一個早在康熙朝就敢於直言滿漢不平等待遇的小憤青,一個如今已成熟穩重的雍正臂膀,他,當真醉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
在雍正上、臺之前一直大隱隱於朝的方不染那幾年在京城交際圈中學會的最大本事就是喝酒。中國人傳統的酒文化營養被他充分汲取。從一開始的一滴就醉練就到如今千杯不醉的入化境界,這份執著,一如他探索古籍中千古傳延下的不變真理一般,是孜孜不倦,惹人欽佩的。他是帶著一份跳出飲酒之外的境界舉起酒杯的。那意思好比老莊所言的用出世之身行入世之舉一般。某種意義上說,他喝下去的不再是酒,而是一杯忍耐,一杯堅韌,一杯勇氣。這樣的酒,即使再喝多少也不會醉。於是,那幾年,他一邊全心投入為胤禛霸業謀篇佈局的策劃,一邊與所需要打交道的重要人士應酬交際。練就了一套喝不醉的絕密本領。而這套本領,是他從來未在外人面前展露過的。通常,在該醉的時候,他就像現在一樣倒下。所以,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