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生產是資本主義的標誌,蘇檀清曾經害怕驟然放出會造成很多人生計沒有著落,但是在道路修的差不多,移動不難的現在,這個也不是很大的問題了。
而且……蒸汽機已經出來了,蘇檀清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放出來,也在猶豫要不要建議造鐵路。鐵路的高速度與大運載量是不可替代。
這些東西在知道這是劃時代的人的眼裡,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在那時候,有多少人會意識到這些鋼鐵洪流會帶來什麼呢?
更何況蘇檀清本來就時不時提出一些精巧的構想,拿出這些東西一點偶讀不讓人覺得意外。
而蘇檀清的書院本來就是相容幷蓄的,有些東西假託教習或者學生的名義放出也沒人會知道。
自蘇檀清決定要限制皇權開始,一些原本沒這麼快出現的東西提前出現了。而作為輿論的控制方的報紙,上面的內容也慢慢增加。
一些破除封建迷昧的東西開始被慢慢擴散,然後……潛移默化……
皇帝不再是皇權天授,天,也不再可怕莫測,一切的一切的面紗開始慢慢剝落。
蘇檀清把手裡的種子灑在了合適的擁有陽光雨露的地方,然後適當地施加一些肥料,此後的事她就不再時時關注了。
總有一天,這種子會成為參天大樹。
只是……現在最難辦的就是武棟明瞭。
若只是一個沒有交際的人,不見她就是了,何必膈應自己?可偏偏感情已經產生,師徒名分已定,蘇檀清也不太想就這麼直接拋開她。
而且……說到底,君主立憲制損害的更多的是武棟明的利益而不是武明德的,雖說……大概是武明德更難受。
然而,蘇檀清不會因此停手,更不會出手製止。
所以,現在能做的就是開闊她的視野和心胸了。
在蘇檀清原本所在的世界的不丹王國,國王就是在國內不曾有什麼革命動盪的時候,自己按照世界的進步走向,推行君主立憲制。
在如今,不丹的王室在群眾的支援率高到不可思議,大概影響力比原來還有再上一個臺階。
蘇檀清既希望武棟明不要把一家一姓看得那麼重,也希望她明白社會進步的不可逆,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來。
而武棟明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