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兵器忽然被折斷,羅賓也是不由心中一慌。就在這略微慌亂之際,其中一隻小豬立即揮拳向他頭部打來。
羅賓見狀,連忙就手一探,以前伸的左手抓住斷落的半截槍身,然後舉起手中斷作兩截的木槍交叉一架,架擋住了這隻小豬的一拳。
架擋住的同時,他立即抬腳踹向這隻小豬的肚子。他動作更快,而小豬反應不及,立即就被踹個正著。只不過小豬皮糙肉厚,防禦力強大,再加上肚子上的肉最厚。所以中這一腳,也幾乎沒什麼感覺。
不過因為羅賓本身的力量極大,所以這一腳雖沒把小豬踹傷,但仍是不禁把小豬踹得往後退了一步。而羅賓則在一腳踹中其肚子的同時,立即藉著反彈之力就勢一個後空翻,往後騰身翻出。翻身落下之時,正好雙腳踩到了自身後揮拳攻來的另一隻小豬的肩膀上。
他打鬥之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雖然剛才並沒有轉頭往後看,但透過聽風辨位,卻已經把身後這隻小豬的位置與動作判斷得清清楚楚,此時正好趕上。
雙腳踩落到這隻小豬的肩騰上後,羅立即蹲身一式“雙峰貫耳”,雙手各持兩截斷槍自左右分別往這隻小豬的兩邊耳孔裡刺去。
《五殤真經》的“大五行兵訣”槍法內,其實並沒有這一招。其整套槍法,都是建立在以一條完整長槍來使用的基礎上的,可沒有去教槍斷成兩截後再怎麼用。身為一名武者,理應保護好自己的兵器,也理應要使用一把更堅韌耐用的兵器。
自己的兵器不經用,在打鬥過程中斷成了兩截,這可怪不到槍法本身的頭上去。
羅賓此時使這招“雙峰貫耳”,其實是臨機應變的使用。甚至這招根本都不是槍法,乃至都不是兵器招數,而是徒手拳法裡常用的一招,還是那種爛大街很常見的招數。跟“黑虎掏心”這種經典招數一樣,幾乎什麼拳法裡都有類似的,只不過或許叫的名字不同。但這種簡單的招數,卻恰恰是基礎。很尋常,但也很實用,還簡單易學。稍微接觸過的人,都可以擺出這幾個架勢來。
就像羅賓眼下所用的這招“雙峰貫耳”,他其實以前根本沒有專門練過。只是在一些武俠影視劇裡見過裡面的打鬥用過這招,再加上一些小說裡的描述,也是簡單易懂。所以雖沒專門練過,但見的多了,卻也知道是什麼動作,能用的出來。區別只在於能不能用得好,施展的時機對不對,以及拳頭上的力量夠不夠等方面。
若擱以前,羅賓就算見的多了,會用這招。真正跟人幹架施展出來,恐怕也發揮不了多大威力。甚至有沒有機會施展,都還不一定。
但他現在已身具武學基礎,最重要是本身力量極大,還修煉出了內力。所以這般照貓畫虎,把以前只是在電視上見過的這招實際用了出來,並且還是變化很大地施展,也同樣深具威力。
招數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以學武最重要的是能活學活用,把學到的東西融會貫通,轉化為自己的。只會死套招式,那就算平常練的再好,實戰也是起不了什麼作用。因為真正的實戰交手,情況非常複雜,且隨時有意外出現。
敵人不可能像給你喂招一般,照著你的招式套路去配合施展,而是會千方百計地打斷你的招數與節奏。只有讓你先亂了,他才有獲勝的機會。
不是那種真正實力相差很大,天差地別的,一般兩個實力相當的武者交手,就全看實戰中雙方的應變了。懂得活學活用,臨機應變的,絕對比那個不懂應用的要強。
實戰交手,許多招式甚至根本不容許你能完整施展。很可能才用了一半,就把敵人給打斷了。所以這時就要立即調整應用,或先行避其鋒芒地躲開,或立即另換一招應對,或直接改變後半招的用法。
羅賓眼下所施展的這招“雙峰貫耳”,可謂變化極大。標準的這招“雙峰貫耳”,雖名為貫耳,但實際上所擊打的部位並不是耳部,而是耳朵上方的太陽穴。
若論人身的要害程度而言,太陽穴可比耳部更重要的多。太陽穴乃是人身三十六“死穴”之一,以重手法擊中的話,可以直接一擊斃命。而擊中耳部的,最多能將要打聾,並不一定要命。
可能是因為太陽穴距離耳朵極近,幾乎跟上耳廓平齊,所以這招才被命名為“雙峰貫耳”。這麼叫起來也確實順口,而且押韻。不然的話,“雙峰貫陽”或“雙峰貫穴”就有些不倫不類了,且很難清楚地表明是具體打哪兒。人體內帶“陽”字的穴位可不少,帶“穴”字的就更多了,很難從字面意思一目瞭然。
若是放在人身上,這招“雙峰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