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人口幾何?”張松急忙說道:“主公,上庸乃是上庸郡治地,所以人口一向最大,鼎盛時期有達四萬四千餘百姓,但是——”張松不由望了一眼趕來匯合的張勳,說道:“自從兵災之後,吳將軍與周將軍成功將近兩萬人遷至漢中,其中半數是上庸人,加上兩個月的戰爭,現在上庸城內,百姓數量應該在一萬上下。”
一萬百姓,陳林心中有計較,這一次蔡瑁可謂是輕軍疾行,不可能帶太多的糧食,所以蔡瑁只能是就地取糧,那麼城中一萬百姓,加上之前已經承受了袁軍兩個月的負擔,蔡瑁撐不了多久。陳林:“徐榮將軍將騎兵一分為二,分別駐守西門和北門,不以攻城為主,以防止敵軍逃跑為主。張旭將軍負責進攻南門,張霸負責東門。明日,聽號進攻。”陳林決定試一下,看看上庸的防守如何,蔡瑁計程車氣如何。
第二日,全軍埋鍋造飯,這時候張勳的斥候也跑了過來:“稟大王,張將軍所部已經準備完畢,隨時聽令進攻。”陳林點點頭,說道:“嗯,回去稟報你家將軍,半個時辰之後,但見東門狼煙起,立即進攻,三堆狼煙起,則是停止進攻,可明白?”
上庸城上此時的東門也是忙碌往來,陳林沒有想過還要找蔡瑁談什麼心,沒必要,蔡瑁既然選擇了抵擋,那還說什麼。蔡瑁不是君子,若是君子,陳林倒可以拿那一萬士兵來說事,勸降蔡瑁,就像張勳一樣。可是蔡瑁不是,蔡瑁豈會關心這一萬人的生死,這一萬人在他眼裡最大的價值就是保護他。這樣的人,膽小,但是隻要還有一點幻想,就不會放棄,同樣也是因為膽小。
陳林:“黃燕,將孤王的大旗扛到前面去,讓城上的人看看。”接著陳林望向張霸:“元化,該你了,看敵軍可敢出城迎戰。”鬥將,就見張霸快馬而去,只帶著五百人緩緩衝向城門,一里之外的陳林都能聽到張霸的怒吼:“賊子可敢與某一戰,張元化在此。”
陳林瞧見城頭上站著幾個人對著城下張霸指指點點,不一會,竟然城門開啟了,衝出約有一千人的兵馬,一字排開,為首一員小將模樣的人。衝著張霸叫道:“休得猖狂,楚王麾下先鋒大將胡旺前來會會你。”說罷挺槍就來都張霸。
陳林:“這人是誰?”黃燕上前一步,望了一眼,說道:“姓胡的將軍,無名之輩,不過看城上卻是蔡瑁本人無疑,大少爺你看,你黃色鎧甲的就是蔡瑁。”張霸的鬥將絲毫沒有什麼看頭,陳林卻順著黃燕的目光望一眼城牆上,果然見一個黃色戰甲的將軍,在朝陽之下,金光閃閃的。
陳林收回目光,恰見張霸一刀砍下敵將首級,陳林笑了笑:“黃燕,元化比當年又是威武幾分了。”只見張霸就想趁機衝進城門去,身後張霸大軍的副將也是急忙揮動大軍叫嚷著衝鋒。城上蔡瑁慌忙指揮射箭,不論敵我,城門下還有不少荊州兵也是冒著自軍的箭矢往內跑。箭矢如雨,張霸只好暫時退回來,接著就是指揮兵馬扛著巨盾雲梯攻城。
這時候,上庸西門也隱隱傳來喊殺聲。陳林:“收兵吧。”看著不住從雲梯上往下掉計程車兵,陳林知道這時候硬攻是勉強了,他可不想白白浪費兵力在這種地方,尤其是這樣的局勢之下。上庸遲早是陳林的,蔡瑁,圍著就行。
一連三天,吳匡方面是捷報頻傳,現在吳匡已經在丹水重新設立了防線了,沿途各縣,誰人敢不從。陳林大筆一揮,吳匡既然是太守,這些東西就放開手腳讓吳匡去安排。這一日,快馬傳來,去荊州的信使回來了,同來的竟然是楚王尚書令蒯良。這蒯良乃是漢初辯士蒯通之後,如今蒯良更是楚王麾下文臣之首,蒯家與蔡家一樣,龐大荊州。
帳內只有區區數人,張松,黃燕等統領,張霸。陳林一點頭,近衛就出去傳蒯良。一會,陳林但見一個風度翩翩的文士徐步而進,一看這人,就讓人心生好感。
“拜見秦王。”不卑不亢的一聲。陳林斜著眼,卻沒有好臉色,說道:“子柔先生,孤王習慣痛快,敢問先生,不知道此次楚王準備了多少兵馬,我漢中上庸兩地,只有區區五六萬兵馬,不知道能不能勝得過荊州?”
蒯良面色一驚,暗道此人厲害,那邊張松先是一驚,繼而微微一笑,望著蒯良。蒯良淡然一笑,有點玩笑的口吻:“秦王哪裡話,我荊州不曾想過要與秦王為敵。”陳林一聽,急忙搶過話:“哦,我上庸近月多鬧兵災,流寇無數,如此看來子喬啊,這上庸城中只怕流寇不少啊。”
張松一聽,也笑著說道:“主公,是不是要應該招喚漢中高順將軍率兵來上庸,也好早日殲滅流寇,斬殺賊首,好還上庸百姓一個平靜。”
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