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圃此時說道:“二將軍所慮乃是益州牧,此時主公乃是奉大義而討國賊,若是益州牧來犯漢中,只怕蜀中計程車族也是不願,所以二將軍完全可以放心此事。”陳林:“嗯,仲至所說不必擔憂,但是植之所言卻不全對,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次出戰本官要留下叔至並蔡將軍鎮守漢中,蔡司馬守陽平關,叔至守陰平縣,植之居中排程,十五日之後,大軍出發,一舉剷除國賊。”留守陳到和蔡陽,都是陳林私下與兩人商議過得,只有最為親信的人留在漢中,陳林才放心,不然這一去攻打董卓,回來卻發現無家可歸就麻煩了。於是周泰,楊任,狼騎和陷陣營都聚集南鄭,同時閻圃極力排程郡中糧草兵器,以供大軍所用。另一面就是四處宣揚漢中大軍的正義之舉,陳林算得上是大漢使用輿論的第一高手,其他人似乎都沒有意識到百姓輿論的重要性。
明日就要出發了,陳林賈詡密商大事,陳林:“文和,這一戰不好打,洛陽太遠了,糧草跟不上,憑著漢中與孫文臺兩家就想打敗董仲穎,難,難。”賈詡呵呵笑道:“主公,就像先前所說的那般,此次出戰乃是為了大義,讓天下人都知道我漢中的忠義,況且詡以為如今雖然只有我兩家起兵反董,但是詡料定不出三個月,天下必然蜂擁而起,不為別的,同樣,乃是大義二字。”
陳林埋怨道:“原本某想按兵不動,讓關東吸引董仲穎大軍,某再親出陽平關,攻取董仲穎之後方,汝偏要某要爭這甚大義之先,勸某起兵響應孫文臺。”賈詡一愣,轉而呵呵笑道:“主公之計破妙,然而無論是三輔還是西涼,又豈是那麼好取的。就算按主公所說董仲穎大軍都在洛陽,三輔空虛,但是西涼必有董仲穎大軍在防備馬韓。所以無論那時我軍是出陽平後東進三輔還是西攻西涼,都不是上上之策,甚至還讓天下人以為我漢中乃是投機之徒。而起兵響應烏程侯,則是取大義之先,為天下表率,即便一敗塗地,董仲穎又能耐我漢中如何。”
陳林笑罵道:“好了好了,汝說得都在理,事到如今也已經是箭在弦上了,倒是某患得患失了。只是不知我漢中這八千兵馬最終能餘幾人歸來,文和啊,此行不可大意啊。”陳林說得賈詡突然之間深覺責任重大,同時也欣慰不已,陳林重用,乃是賈詡之幸啊。
半月之後,南陽境內,陳林八千大軍緩緩前進,據說孫堅在魯山一帶。賈詡這時笑嘻嘻的對陳林說:“主公,詡聽聞南陽有一怪事,不知主公可有興趣?”說完一臉笑意的望著陳林,陳林一看,就知道賈詡必定是又憋了什麼壞水,於是沒安好氣的說:“快說。”賈詡見陳林一臉肅穆,急忙說道:“主公,傳聞那烏程侯斬殺了南陽太守之後,現如今南陽對於烏程侯是有求必應。”話說一半就停下來,這時所有謀士文人的毛病,陳林無奈,只好裝作好奇的問:“那又如何?”
賈詡嘻嘻笑,一副老奸巨猾的模樣說:“我軍不遠千里出兵剿除國賊,這南陽三十七縣富足之地,既然能為烏程侯提供糧草,想必也不會虧待了我漢中軍吧。“陳林聽完大喜過望,深覺有理,也是跟著哈哈大笑,卻沒有賈詡笑得那般陰邪。現在離開上庸不遠,但是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日後遠離上庸之後,八千大軍的用度定然不小,能節省就節省。於是陳林路過南陽縣城便向當地縣令請求糧草支援,看來孫堅斬殺太守一事真的是讓南陽官員人人自危了,見陳林近萬大軍就在城下,二話不說,恨不得打發陳林連夜走,於是陳林在南陽的用度有了保障。加上陳林當年還幫助南陽軍,在秦頡死後帶回了兩千的南陽子弟兵回家,讓南陽不少人對陳林那是比較親近的,倒沒有顯得像孫堅那樣,在南陽被視如猛虎。
正當陳林等人轟轟烈烈的起兵討董之時,洛陽的董卓算是氣壞了,先是曹*的叛變(曹*先是假意取悅董卓,刺殺董卓後逃走,所以董卓覺得曹*是叛變。)然後聽說烏程侯起兵發他,現在聽說又來了個漢中太守。董卓正過著神仙般的生活呢,突然有人說要搶走這一切,豈能不讓董卓暴怒如雷。此時正在大叫:“逆賊,一個個的逆賊,殺,殺了。”
女婿李儒最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李儒不時的勸董卓低調點,可是董卓不聽勸,一股煙的就殺了太多當時反對他的人,引起了關東士族的恐懼,只是沒想到關東士族沒起兵,反而是兩個太守先帶頭。但是李儒知道這不過只是個開始,此時見董卓暴怒喊殺,突然李儒也覺得應該殺雞儆猴,希望能以雷霆之勢壓住關東士族的反動。於是說:“主公,不如派大軍平定長沙太守與漢中太守的反叛,不然主公的威嚴何在。”氣在頭上的董卓得到了李儒的支援,當即下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