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方再過去似乎也沒什麼用,然而蘇定方此時已經走了多一半,再喊回來也不太現實,只好給他改了個任務。
於是蘇定方的任務從原本的去馳援變成了接吳王和河東縣公回京。
蘇定方:……
已經上路了又不好折返,蘇定方只好加快速度過去,他也納悶李恪到底用了什麼辦法打贏的?
等到了北寧之後,蘇定方一看他要接回去的兩個少年,心中不由得一顫,這一路上他也聽了許多有關於這場戰爭的事情,只是當時他並不十分相信,畢竟傳言都有誇大的部分。
然而如今他卻發現,那些傳言還真是空穴來風,李恪身上的傷少一點,可整個人也瘦削的不行,裴瑄就更不用說,他臉上的傷口已經開始癒合不用長時間裹著紗布,然而傷疤還沒完全消下去,所以整張臉上橫七豎八的道子看上去分外嚇人,在加上他出行都拄著柺杖,蘇定方已經完全相信這一場仗是李恪和裴瑄兩個人真的拼了命才拿下來的。
李恪這一次是第一回見到蘇定方,說起來他還沒見過蘇定方中年時期的樣子,如今蘇定方已經年過不惑,但是看上去卻彷彿是三十出頭的樣子,年輕得很,長相英武一雙眼睛神采非凡。
蘇定方給李恪行禮之後就表達了一下朝廷的慰問,李恪連忙請蘇定方入座,蘇定方是武將,脾氣也是很直爽那一掛的,直爽但是並不是沒腦子,他在跟李恪寒暄半晌之後才表達了這次他來最主要的任務——核定戰果。
雖然李恪已經將戰果報上去了,但是並不能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啊,這要是個普通人俘虜了這麼多敵方士兵都夠格封侯了,這可不是小事,所以朝廷一定要派人過來核實一下才行,確定沒有問題了才能給你頒獎。
本來核實戰果這事兒一般都是御史來的,只不過這場仗來得快去的也快,李恪動作太迅速,大家都沒反應過來,蘇定方已經在半路,再派個御史也不划算,不帶這麼浪費國家資源的,於是蘇定方就只好能者多勞了。
李恪也不怕蘇定方來查,直接將所有的戰利品和俘虜數以及斬首數造冊,交給了蘇定方讓他派人去查。蘇定方趁機也瞭解了一下李恪到底是怎麼打的這場仗。
事實證明,這一場仗真的不好打,從李恪到李謹行,從裴瑄到林柏昌盛安賢,沒有一個人身上沒傷的!而且都不是小傷,李恪之前硬撐著去偷襲阿古隱,肩膀受傷,腿上的傷口也被弄的開裂,到現在走路都有點不方便,裴瑄就更不用說。
剩下三個人受的傷也不清,而我方的戰損也不少,只不過如果按照比例來說,他們還真的是打了個以少勝多的仗。
蘇定方在瞭解全部過程後也著實是佩服李恪,李恪用的計策並不是多麼出其不意,如果阿古隱小心一點說不定就不會著道了,然而萬事都沒有如果,最讓蘇定方佩服的是李恪敢冒險帶隊去偷襲,而不是被嚇的躲在城內不敢出來。
想想李世民,再想想李恪,蘇定方覺得這麼多皇子裡面,除了太子最像聖人的就是吳王了。
蘇定方來了之後李恪著實鬆了口氣,他忍不住探了一下對方口風:“蘇總管,河東縣公之事……聖人可有示下?”
蘇定方也知道李恪在擔心什麼,可他卻不知道只好說道:“殿下的捷報我實在半路上得知的,朝廷那裡我也並不知曉,不過殿下也不必擔心,河東縣公乃有功之人,就算朝廷不予錄功,也足夠功過相抵了。”
李恪有些遺憾的點了點頭,不過他想了想李承乾還在朝中呢,就算李承乾看他不順眼,至少不會不管裴瑄,這個時候他就覺得放李承乾在長安城待著還是挺好的,至少他能幫裴瑄說點好話。
接下來幾天蘇定方跟李恪可以說是相談甚歡,本來蘇定方還覺得李恪能夠打贏這場仗大部分是因為身邊有林柏昌和盛安賢這兩位老將,然而聊著聊著天他發現李恪對於領兵是有自己獨到的看法的。
蘇定方頗覺得可惜,如果李恪不是這個身份他肯定要收李恪當弟子,這年頭能夠繼承衣缽的弟子太難找,然而李恪卻註定了就算再怎麼懂領兵也沒多少機會親身上陣,從李世民上臺開始就在注意削兄弟們的權柄,李恪現在是皇子將來卻也是皇弟,到時候好一點還能做個一州刺史,普通一點能夠當個閒散王爺,差一點……只怕命就沒了。
再回去的路上因為跟李恪頗有一些共同語言,蘇定方也不覺得這一趟差事沒意思了,只是他和李恪誰都沒想到,他們兩個前腳剛進長安城,後腳裴瑄就被抓起來扔進了大理寺!
罪名:在任之時判案不利造成多起冤假錯案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