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干將”條
幹勝:古代名劍。《廣雅。釋器》:“斷蛇、魚腸、純鉤、燕支、蔡愉、屬鏤、幹勝、墨陽,並稱名劍。”
雌雄劍:①古代名劍。晉。王嘉《拾遺記》載:昔吳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物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之鐵為兔所食。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為劍,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莫邪’者雌。其劍可以切玉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②指插於一鞘之雙劍,二劍把扁平,劍身一邊平,另一邊有脊,相合成一劍之形。
莫邪:古代寶劍名。或作“鏌邪”、“鏌鋣”、“莫鋣”。唐。陸廣微《吳地記。院門》載:吳王闔閭使干將鑄劍,鐵汁不流。干將妻莫邪問該如何辦,干將說:從前先師歐冶子鑄劍時,曾以女子配爐神,即得。莫邪聞言即投身爐中,鐵汁出,鑄成二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叫“莫邪”。一說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而後劍成。參見“干將”。
墨陽:古代名劍。參見“幹勝”條。
龍淵:古代寶劍名。相傳春秋時楚王令歐冶子、干將師徒鑄鐵劍。歐冶子、干將作成鐵劍三支:一名龍淵、二名太阿、三名工布,獻給楚王。楚王見後非常高興,問道:“何謂龍淵、太阿、工布?”答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太阿,觀其紋,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紋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見《越絕書。外傳記寶劍》)“紋”即刃上碎錦式花紋。唐人為避高祖李淵諱,改“淵”為“泉”,因稱“龍泉。”又相傳晉代張華見鬥、牛二星之間有紫氣,後使人於豐城獄中掘地得二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見《晉書。張華傳》)。
龍泉:古代名劍。亦稱“龍淵劍”。出自河南西平縣。取當地龍泉水淬劍而得名。《東觀漢記》:“章帝賜尚書劍,韓稜淵深有謀,故得龍泉劍”。又,浙江龍泉縣所鑄之劍,亦稱“龍泉劍”。
豐城劍:古代名劍。即龍泉、太阿劍。《晉書。張華傳》;“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外紫氣。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偉象,乃要煥宿,因登樓仰觀。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大耳。’華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煥遣使送一劍與華,留一自佩。”
太阿: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歐冶子、干將所鑄。也作“泰阿”。《戰國策。韓策一》:“韓卒之劍戟……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史記。李斯列傳》:“服大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參見“龍淵”。
太哥:“太阿劍”之異名。敦煌遺書《王陵變文》:“不可別物,請大王腰間太哥寶劍。”
泰阿:春秋時期名劍之一。這作寶劍的通稱。為鑄劍名師歐冶子、干將所鑄。見《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史記。李斯列傳》:“今陛十……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一作“太阿”。參見“太阿劍”條。
勝邪: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參見“湛盧”條。
工布:古代名劍。《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匯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參見“龍淵”
磐郢:古代名劍。《吳越春秋》:“吳王得越所獻寶劍三枚。一曰魚腸,二曰磐郢,三曰湛瀘。”一作“豪曹”。
湛盧: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人歐冶子所鑄。《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鉤,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吳王闔廬之時,得其勝邪、魚腸、湛盧。”杜甫《大曆三年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
另: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晉。左太沖《吳都賦》:“吳鉤越棘,純鈞湛瀘。”相傳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為三大二小。其大者有湛盧、純鈞、勝邪;其小者有魚腸、世闕。湛瀘寶劍因通體“湛湛然黑色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而得名。一作“冗盧”。
魚腸: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劍之一。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參見“湛盧”條。
蟠鋼:“魚腸”劍之別名。宋。沈括《夢溪筆談》:“魚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