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部分

陛下伐高句麗是什麼結果吧=。=

總而言之,吳詡現在不怕打仗,就怕打沒有準備的仗。

在這種冷兵器時代,沒有及時可靠的通訊裝置,又缺乏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訊息延遲是相當可怕的,吳詡不能保證大唐周邊的屬國就一定會老老實實地不給她找麻煩。

青壯們要長成需要時間,各種科技產品、奢侈品被弄出來賣錢也需要時間,而且朝中的格局剛剛發生了巨大變化,帝國的丞相集團幾乎要全部換掉,這樣一來,新選出來的領導班子和各級官員就要磨合,重新組建一個高效率的政府機器,還是需要時間……

尤其是如今大唐剛剛才把突厥國舊地吞下肚,必須要花費相當長一段時間來消化,在這段時間裡,任何周邊小國的挑釁都必須嚴厲打擊,以為震懾。

對於吳詡謹慎防範吐蕃的行為,李績老爺子是十分贊同的,

李二陛下晚年只對李道宗、薛萬徹和李績這三大將領有過點評,說是‘萬徹勇猛,遇戰非大勝即大敗’,‘道宗與世勣謹慎,所戰勝多敗少’……

由此可見,李績老爺子走的一直都是‘小心駛得萬年船’的路線,而且從其關鍵時刻總是堅定地站在皇帝這一邊的政治智慧來看,他這麼一個武將出身的人能夠成為如今政事堂的實際首相,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只是可惜了李道宗和薛萬徹,這兩人要不是與李唐宗室牽連太深,就不會被長孫無忌順手坑殺了!

如果兩人現在還在,這會兒倒是正可以派上大用場了。

論資歷,蘇定方也算老了,可如果有李道宗在邊關鎮著,根本不用三萬大軍壓陣,就能讓吐蕃老老實實的,不敢有非分之想。

誰讓人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親閨女呢!

唉!

吳詡暗暗嘆了一口氣,又問許敬宗道:“先前出使過吐蕃的是誰?”

許敬宗也是個人精,這貨雖然不通軍事,但對揣摩人心和耍嘴皮子可是很有一套,簡直是天生的外交人才。

這會兒他一聽吳詡問起當年李小九陛下派遣去吐蕃做使者的人,立刻就從懷裡掏出一大疊詳細資料來,然後細細介紹道:“啟稟娘子,我大唐與吐蕃從武德年間就有使者來往,直到先帝貞觀八年,其贊普才遣使欲與大唐結為秦晉之好……”

“文成公主下降吐蕃時,送親使即先江夏王李道宗……後,先帝遣使者王玄策入吐蕃……”

“停!”聽到這裡,吳詡忽然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問道:“你說的這個王玄策,是不是當初借吐蕃之兵,覆滅中天竺的那個?”

許敬宗聞言一愣,隨即答道:“正是此人。”

吳詡聽到了肯定的答覆,臉上立刻露出興奮的神色來。

這個叫王玄策的傢伙可是個牛人啊,當初他奉李二陛下之命,帶著大量金銀珠寶書畫絲綢去吐蕃探望文成公主,結果路過天竺境內時,竟然被數千印度阿三給打劫了,他單人匹馬突圍出去,逃到吐蕃,說動了松贊干布和泥婆羅(即今天的尼泊爾)國王,借兵攻打中天竺,然後把天竺五國中最大的中天竺誒滅國了!

開疆闢土,原本是天大的功勞,王玄策如果為此封個候,是完全沒問題的,可偏偏這貨帶了一個要命的戰利品獻給了李二陛下……

當然,王玄策進獻的不是什麼禍國妖姬,而是一個自稱有二百歲高齡,專門研究長生不老之術,並懂得煉丹的印度和尚=。=

雖然李二陛下把這印度和尚藏得挺好的,可最後還是被李小九看出了端倪,而李二陛下的死,李小九一直認為是他爹亂吃丹藥造成的。

所以說,李小九一直看王玄策這個傢伙不順眼,即位這麼多年,都沒給他升過官!

不過,現在可不是賭氣的時候,放著好好的人不用,那就是傻子!

“以不住萬人之兵力,覆滅一國……是個人才!”吳詡當即讓小順子把王玄策的名字記下來。

然後,吳詡又看向李績老爺子,道:“李相公,如果本宮用王玄策換下蘇定方鎮守大唐與吐蕃邊境,可能行?”

李績老爺子聞言,只是拈著鬍鬚略一沉思,便搖頭道:“不妥。”

“為何?”理論上來說王玄策同志不是跟吐蕃的關係比較鐵嗎?

“娘子不妨讓王玄策帶三百人出使吐蕃,待其歸來,再讓其留守邊疆會比較好……”

老狐狸到底是老狐狸,所作所為果然是滴水不漏。

讓王玄策去吐蕃出使,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打探清楚如今吐蕃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