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部分

使者好歹也是個副將級別的軍官,這會兒也有些汗流浹背了,要不是早在戰場上練了一身好膽,這年輕人只怕早被殿上這幾位大佬的神色給嚇趴下了。

“啟稟聖人,這東海上原有海潮南北環流,每年春季,從極南面會衝來一股暖氣,海上時有暴雨來襲……”那小將道:“大都督曾勸阻過李相公,只是……”

以李三郎的脾氣,估計是聽不進薛仁貴的勸阻的,再說使團中還有一個急著回倭國的河內鯨在,一行人根本不相信這個季節會出現風暴,所以一意孤行就出海了。

結果,就出事了。

薛仁貴得到使團出事的訊息,當即親自帶船出海去尋人,結果除了找到一隻沉船外,什麼也沒發現。

這下薛仁貴的冷汗也下來了,這遣送使團裡的人可都不是等閒之輩,正使是帝國最得皇后娘子寵幸的小李相公,副使是最近因為向李小九陛下提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理論而青雲直上的許侍郎,還有最要命的是,這次帶領護衛保護使團的可是皇后娘子的侄兒啊!

薛仁貴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親自帶人日以繼夜地在海上找了三天,結果連塊破船板都沒找到。

這可真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了!

最後沒法子了,薛仁貴只好讓手下副將快馬加鞭趕到長安報信,順便送上了一本厚厚的請罪則子。

那副將也算是能言善辯之人,見了李小九陛下後,就為他家大都督極力辯解了一番,詳細敘述了薛大都督為了尋人,與眾將士不眠不休在海上漂泊……

說得連李小九陛下也不好再怪罪薛仁貴什麼。

“薛仁貴就只找到一艘破船?那……”吳詡聽完那小將的話,十分不解,她其實想問薛仁貴難道沒撈到一具兩具屍體什麼的?

可看她兒子臉色這麼差,吳詡只好先把這話咽回肚子裡去。

倒是那個小將果然機靈,聽吳詡的話就明白了她的意思,於是答道:“啟稟娘子,大都督帶人在海上巡視數日,只見了無數破碎船板,至於屍體……也撈到了幾具,看衣著都是倭國人,而且……”說到這裡,那小將臉上露出一抹古怪神色,繼續道:“我們大都督仔細檢視了一下那些屍體……幾乎全是被一劍封喉殺死的,而不是淹死的……”

此話一出,殿上眾人的神色各異。

太子殿下聽說那些屍體都是倭人,就已經鬆了一口氣,再聽說那些人都是死於劍傷的,他的臉色也變得十分古怪了……

“這麼說,除了倭人的屍體外,並沒有發現遣送使團任何人的呃……蹤影?”吳詡又問道。

“是的,大都督沿著海岸線轉了一圈,也不見有船隻的蹤跡,劉大都督也派了船在西海岸尋找,也沒有任何發現……”那小將一五一十地把自己來之前所知的資訊全部交代了。

吳詡聽說薛仁貴和劉仁軌二人都環島一週了,還是沒發現其餘船隻,不由心中一動。

李小九似乎也想到了某種可能,臉色稍稍好看了些。

沒有發現沉船和屍體,那麼遣送使團很有可能已經往東去了……

果然,兩天之後,百濟郡又派來了一名加急信使,送來了遣送使團的最新訊息。

李三郎等人果然已經順利到達倭國了。

不過很不幸的是,倭國的左大臣河內鯨在風暴中意外落海喪生,所有其親衛為了救他也掉入大海失去了蹤跡。

因此,到達倭國的船隊就損失了兩隻大船,一隻就是載有倭國使臣及其親衛的大船,一隻則是裝有大量大唐土特產的大船。最後,完好到達倭國九州港的就只有裝著大唐遣送使團的四艘大船和載著倭國使臣的那些僕從的一艘小型船。

中大兄皇太子早在兩個月前就收到了河內鯨將要回國的書信,又聽說他家左大臣在長安蒐羅了一大船的‘特產’回來,原本是欣喜萬分的。

不想他親自到九州港去迎接回國的船隊時,他滿腔的歡喜就成了泡影。

他的左大臣沒了,迎來的卻是一個長著一雙桃花眼的小白臉。

中大兄皇太子能夠在倭國屹立不倒多年,可不是泛泛之輩,他只與這位大唐來的小李相公打了兩個回合的太極,就知道這個年青人不簡單了。

中大兄皇太子只能擺出謙和的態度將大唐眾人迎回近江王都,原本想著既然河內鯨好不容易搜刮的一大船東西沒有了,大唐使團總能帶點好東西來吧?

根據前幾次的遣唐使傳回來的訊息表示,當年大唐跟吐蕃結親,大唐皇帝可是送了數百車書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