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部分

宗只是一時心血來潮,突然間有了這麼一個想法,然後對長孫無忌露了個口風,長孫無忌反對,太宗想明白了自然也就徹底打消這個念頭了。更不要說什麼長孫無忌反對立李恪是因為他不是自己的外甥,事實上真正介意李恪不是嫡子的並不是長孫無忌,而是太宗本人。

畢竟一旦改立庶子出身的李恪,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嫡子的未來就很難有所保證了,這一點太宗顯然比長孫無忌更為擔心。因為當初太宗立李治的目的就是為了可以保全嫡子們:

“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舊唐書。太宗諸子列傳》)

太宗改立太子時,一直都是在嫡出的李泰與李治之間搖擺不定,決定立李治也是因為李治性情仁厚,就是做了皇帝也不會對自己的親兄弟不利。而在這期間,自始至終都沒有想到過還有庶出但年長的李恪可以考慮,李恪在太宗的心目中地位如何可見一斑了。因為若是李恪在太宗心中還算是有些分量的話。太宗在改立太子的時候絕對會想到他,而不是等到一切都塵埃落定後才發現原來還有這麼一個庶長子可以考慮,而且還只是曇花一現的想法。

至於說什麼李恪遠離京城和朝中大臣沒有交情。自然不會有人願意保舉他做太子。事實上朝中大臣的意願怎樣並不重要,關鍵仍在於太宗自己的態度如何。看看李治就能知道。李治這個太子可謂是太宗一手扶持上去的。為了冊立李治,太宗甚至不惜拔劍欲在大臣面前自盡。

在正式立了李治為太子後,太宗又傾力打造了一個強大可靠的東宮班底以輔佐太子。

“己丑,加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太子太師,司空、梁國公房玄齡太子太傅;特進、宋國公蕭瑀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英國公李績為太子詹事,仍同中書門下三品。”(《舊唐書。太宗本紀》)

“又以左衛大將軍李大亮領右衛率。前詹事于志寧、中書侍郎馬周為左庶子,吏部侍郎蘇勖、中書舍人高季輔為右庶子,刑部侍郎張行成為少詹事,諫議大夫褚遂良為賓客。”(《資治通鑑》)

同時。太宗知道李治一直久居深宮缺少歷練,便開始加強對他處理政務能力的培養,時常把他帶在自己的身邊言傳身教。

“太宗每視朝,常令在側,觀決庶政。或令參議,太宗數稱善。”(《舊唐書。高宗本紀》)

“貞觀十八年,太宗謂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則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誨諭。’”(《貞觀政要》)

所以若太宗真的有意改立李恪為太子的話。完全可以把改立李治時的舉動照搬過來,而不只是口頭上提一提,被阻止後更不曾見其有過失落後悔的時候。

還有人認為李恪就是大唐的一代賢王,甚至如同某毛所說的那樣李恪就一定是英物,李治就一定是朽物,唐太宗選擇了李治作為繼承人是懵懂一時(事實上看看某毛自己選定的繼承人就知道他是什麼眼光了)。然而通觀李恪的生平,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文功武治的政績。《舊唐書》中對李承乾的治國才能好歹還有一句“太宗居諒暗,庶政皆令聽斷,頗識大體”的介紹,對李泰至少還能知道他“少善屬文”,也的確編修了一部《括地誌》,其他庶出的皇子中,也有因為處理地方政務出色而被當地百姓稱讚的。

如此種種事實已經讓玲瓏徹底的放棄了太宗皇帝會眷顧李恪的想法。

就在玲瓏收到幫中發來信函的同時,歐陽俊逸也已經知道了桃花莊的變故,只是沒有想到會是如此雷霆萬鈞的速度。

李恪和歐陽俊逸其實談得上是莫逆之交,兩人的認識也頗有來頭,雖然可以說是互相利用,實際是各取所需,李恪利用歐陽俊逸的自由,歐陽俊逸想讓李恪幫助自己重振千山茶號。

李恪前往封地的時候,實現了承諾,把一座曾經是他封地的茶山給了他。歐陽俊逸其實也實現了承諾,保住了李恪的性命,因為一開始他就懷疑所謂前朝的寶藏,是一個針對他展開的陰謀。

江湖傳言前朝寶藏的時間來得太巧了,正是李恪在一次騎射中,取得驕人成績,得到太宗皇帝大加讚賞的時間,而且吟詩作賦又取得頭籌,一時間風頭無兩。

李恪巧妙的要到了封賞,得到了一次外出遊歷的機會,歐陽俊逸和李恪便認識在一個茶樓之中,當時有人見聽小曲兒的娘子長得貌美,便起了調戲之心。

李恪和歐陽俊逸兩人同時起身,將那人制服,於此結下了緣分,而且李恪的身份很快便被歐陽俊逸識破。兩人坐下暢飲,不亦說乎。

當時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