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21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從南昌“剿共”前線返回南京,立即召集會議,討論對日方略。會上,蔣介石主張以日本侵佔東北諸省的事實,先行提交國際聯盟與簽訂非戰公約諸國,一面則團結國內各界人士,共赴國難,忍耐至於相當程度,乃出以自衛最後之行動。同時會議上討論了軍事、政治和外交問題。關於外交,政府決定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特種外交委員會”,簡稱外委會,作為對日決策研議相關。同日,在瑞士日內瓦,中國參加國聯會議代表、駐英公使施肇基根據國內訓示,正式向國聯申述,提出請根據國聯盟約第11條(保障和平義務)所賦予的權力,立採步驟,防止情勢擴大,而危害各國間和平,並恢復事前原狀,決定中國應得賠償之性質與數額。但日本代表芳澤表示日本政府採取不擴大事變政策,關東軍已開始撤兵至南滿路區域,並反對國聯介入,希望中日直接交涉。此後,日本一直在國聯跟中國大打太極拳,一邊敷衍,一邊繼續在東北的軍事行動。9月30日,在中國的努力下,國聯於連續會議之後,作出日本撤兵的決議。日本政府也在國聯承諾撤兵。10月1日,國內報紙報導了國聯的決議結果,民眾歡欣鼓舞,有了國聯的支援,日本人總該怕了吧?
第一卷:鐵血戰士 第三十三章:愛國遊行
第三十三章:愛國遊行
但是,沒過多久,大家就發覺不對了,從東北傳來的訊息表明,日本人根本就對國聯的這個決議置之不理,仍然繼續在遼吉的軍事行動,東北的城鎮還是一個接一個的被日本軍隊佔領。同時,中國的老百姓還是在耐心地等待,等待著國民政府進一步的解釋。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批的東北流亡學生的到來,浙江大學的學生們對東北局勢的瞭解總算有了第一手的資料。學生們終於知道了很多原本不被當局公開的事情。當浙江大學的學生們知道東北軍面對日軍進攻幾乎都是不加抵抗,甚至還有集體投降當走狗、漢奸的時候。他們除了震驚,更多的就是感到憤怒!同時學生們心裡都不斷的在問:為什麼東北軍不抵抗、東北軍為什麼不履行保家烈陽、守土保疆的軍人職責?不過讓浙江大學學生鬱悶的是,東北流亡學生的目的地並不是寧波,因為畢竟寧波這個舞臺無論從什麼方面與上海還是南京比起來說都小太多了,只要留下一批人繼續向大眾講述發生在東北的事情,其餘大批的東北流亡學生都去了上海。在那裡,他們將向這個國際大都市的民眾講述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使得浙江大學的學生們自尊心都受到了極大傷害,他們決定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就這樣一次大規模的抗日遊行在劉凱峰和張紫涵、唐婉月、蕭雅潔、李海瀾四女的共同秘密組織、串聯下開始醞釀,他們的遊行時間直指中華民國的20週年國慶日。也就是這個時候,四女的組織才能顯露了出來。作為柔弱女子的她們承擔起了所有人員的組織工作,在她們的感召下,很多原本搖擺的浙江大學的學生也都堅定了立場,決定支援遊行。為了做好即將到來的雙十節遊行的準備,學生們暫時停止了所有校內集會,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遊行的組織、標語傳單製作、路線設計等前期宣傳準備以及與工商界的聯絡上去了。
10月8日,日軍飛機轟炸了錦州。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浙江大學,更加劇了浙江大學學生對日本的痛恨,但為了一天以後的遊行,學生們都把激憤心情壓在了心裡,沒有表露出來。就這樣,一時的平靜讓校方鬆了口氣。畢竟學生們遊行鬧事對公立大學來說是一件不好的事,因為這直接影響的大學校長和訓導主任的前途。
1931年的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20週年國慶日,所以學校在10日前後放了幾天假,學生們卻幾乎都沒有離開學校。對此,校方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經過這幾天的平靜校方都以為學生們這是在準備國慶的慶祝活動,畢竟二十週年國慶日算起來也是個大日子了。看著忙碌而又平靜的學生們,校方甚至還感到很欣慰,不管怎麼說,學生能夠遠離政治漩渦總歸是校方的福音。
在表面的平靜下,雙十節終於來臨了。當人們一夜醒來發現東吳園內貼滿了寫有“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嚴懲不抵抗軍人”、“還我河山”等等語句的標語時,校方想要做出反應已經來不及了。學生們早已帶著標語傳單,打著寫有“還我河山”的巨大橫幅參加國慶日遊行去了。
遊行的隊伍很快和市民和工商界的隊伍匯合,學生們四散開向遊行的人群發放著傳單和標語小旗,很快,在工會的幫助下,遊行隊伍中的大多數人都拿到了傳單或標語小旗。雖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