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部分

曾表現得太過明顯,但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冷淡,還是在兩個院子之間瀰漫了開來。有時候,任氏看傅珺的眼神,就像是傅珺壞了她女兒的婚事似的,很叫人莫名其妙。

沈媽媽便曾跟許娘子抱怨過:“自己眼皮子淺,便只當別人的眼皮子都淺著呢。我們姑娘能跟那起子人一樣麼?還甩臉子給人看,真是輕狂得不知自己幾斤幾兩了。”

許娘子便笑道:“燕雀自不能與鴻鵠比肩,媽媽若是氣了便著相了。”倒將沈媽媽勸得笑了。

其實,若拋開一切不論,以傅珺看來,王寧端莊溫柔,堪配唐修。只可惜這是在古代,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大漢朝,王寧高嫁並非不可,但若無王襄這塊金字招牌,只怕這條路會比較艱難。

而王襄對長房的態度卻一向是比較放任的。

王昌才華不足、變通不夠、眼界又低,還自命清高,偏又生了一顆迷醉於當官的心。這樣的人是做不了高官的。就算王襄使了力將王昌推上高位,他也必定坐不穩,說不得還能給家裡招災惹禍。倒不如當個小小的推官來得安穩。

這一點王寧便看得很清楚,因此任氏對唐修那般熱絡,王寧還是始終淡淡的。

可嘆任氏卻是個自視太高之人,眼睛只盯著那些高門貴戶,便如唐家這般的。家境略差些的她一概瞧不上眼。於是王寧自及笄之後,這婚事一途卻走得並不太順暢,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

不過,對傅珺而言,長房如何並不是她能夠置喙的。她的注意力也沒在這些上頭。

說起來,雖長房最近不大得志,但王家卻是稱得上好事連連,長房的那點事情也就不算什麼了。

這頭一樁好事兒,自然是王晉高中舉人,算是為今後的仕途壘下了第一塊基石。作為他嫡親的外甥女,傅珺如何能不歡喜?

這第二樁好事,便是王昭的婚事了。

王昭今年整十九歲,已經是標準的古代大齡剩女了。這個年齡還未出嫁,也幸得她是生在王家,上頭有個開明的父親,母親又對她極是疼寵,才會允她在家裡待到這個年紀。否則那可真要被人說死了。

這袁恪亦是王襄的門生,在姑蘇城中也是知名的才子,與王昭幾乎同時成名,堪稱一時瑜亮。

二人從開始的互為對手,到後來的惺惺相惜,再到後來的詩文唱和、兩情相悅,如果放在現代,絕對夠寫一本言情小說出來。

第220章

那袁恪家境貧寒,不願以寒門士子之身委屈了王昭,便立誓秋闈高中之後再論婚嫁。而今袁恪得償所願,王昭的婚事便也提上了日程,王襄對這頭婚事亦極為看好。

因此,自放榜以後,家下人等以宋夫人為首,皆投入到了為王昭備嫁一事上來了。

傅珺正自想著心事,涉江輕手輕腳地走了過來,問傅珺道:“姑娘,婢子從小庫房裡選了幾樣禮,您可要去挑一挑?”

聞聽此言,傅珺便想起這還是她說起來的,讓涉江在小庫房裡挑兩樣合適的禮物,送給王昭做結婚禮物。於是傅珺便笑道:“趁著這時候有空兒,將東西拿過來我瞧瞧吧。”

涉江領命去了,不多時便將幾隻錦盒捧了進來,傅珺便拉了許娘子並沈媽媽過來,幾個人開始挑選起禮物來。

因闔府的人皆忙於王昭的婚事,長房與沁竹院這兩頭宋夫人便不大顧得上了。

小宋氏是個極有眼色的,這時候便也不過來相擾,只閒時偶爾陪著宋夫人說說話,把那王昭的婚事與她那夫君袁恪誇了又誇,將宋夫人引得十分歡喜。

元和十五年便在忙忙碌碌中悄然過去了,不過一個轉瞬,元和十六年的春天已近在眼前。

東風細細,不過拂了幾日,便將那殘留的雪痕拂得乾乾淨淨。迎春花像是一夜之間長出來似的,星星點點,綴滿了牆角與階邊。瞧來別是一番野趣。

早春二月,便在一場席捲全城的細雨之中,颯踏而至。

今年是王氏逝去五年整。依著大漢朝的風俗,今年的祭禮算是一個大祭,需得做一場大法事才行。

不過王家最近忙著王昭的婚事,這祭禮與婚事撞在一處,卻是有些不大吉利的。再者府裡也勻不出那麼多的人手來操辦這事,宋夫人亦是精力不濟。至於任氏,則是因操勞過度而累倒了,過完年後便一直沒大好。總是病懨懨的。自是更不能勞煩她了。

傅珺心裡早就有了想法,早在正月裡時,她便主動向宋夫人提出,要去靈巖寺為王氏做整七日的法事。

傅珺的這個提議。讓正苦於不好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