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轉折點。三千左右的字,我從八點開始專心致志一直寫到十二點,刪刪改改,總算寫好了。這種速度,這段時間基本上不可能雙更,不過接下來我會試著多碼點。

昨天看到有讀者提到“大的衝突點沒有了,該怎麼延續前面的精彩?”,我不禁想和大家說說這篇文。寫這篇文,主要是對於這一段歷史所出現的各個傑出人士的敬佩和嚮往,從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這麼多的青史留名的英才匯聚一時,爭相登臺,智慧交撞,我一直心嚮往之,寫到現在也還很高興,不過每到關鍵時候就瘋狂查資料,然後發誓以後再也不寫歷史穿……

此文前一卷是謀國,主要是裕王和李清漪戰戰兢兢的從嘉靖手裡拿到皇位,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後一卷是興國,其實就是和那些智商卓越的名臣爭鬥拿權(此時的內閣權利已經膨脹),富國強民,走上世界之巔(主要是我的YY)的道路。

我自己寫得也挺累的,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枯燥。不過,我覺得既然是歷史穿越,那麼就應該有改變歷史、強盛家國的信念和美好願望。這個時候的大明還是東方強國,許多方面並不比西班牙或者葡萄牙什麼的弱。不過,我是因為地理差才不得不選理科的廢材,查出來的地圖看得也很頭疼,所以如果這地理或者歷史上面如果有錯,大家一定要來敲打一下我。

第89章 說服1

李清漪和皇帝說得興高采烈,晚上的時候兩人都沒睡好,結果到了第二天,皇帝頭還疼著就被拉起來去上早朝了。

雖說先帝后來幾十年住西苑,拼死拼活求昇天,死也不上朝,可先帝朝的時候,也曾經定了規矩:皇帝視朝“每以日出為度,或遇大風寒日暫免,著為令。”——依著《實錄》所記這裡頭也有很多好處“一則聖躬志慮清明,二則朝廷氣象嚴肅,三則侍從宿衛得免疲倦,可以整飭朝儀,四則文武百官不致懈弛,可以理辦政務,五則鐘聲有節,可以一都市之聽聞,六則引奏有期,可以聳外夷之瞻仰。一舉而眾美成具,天下必將稱頌聖明”。

即使如此,皇帝也必須要天不亮就起來,換好衣服,這才前往中極殿。

午門上有朝鐘和朝鼓,宦官按時擊打,待第三通鼓響,先開左掖門和右掖門,文官自左掖門而入,武官自右掖門入,侯在御道兩側。

待得皇帝在皇極殿落座,錦衣衛鳴鞭,鴻臚寺官唱“入班”,大臣公卿都分為幾班,一番折騰之後,諸位官員皆是行五拜三叩頭禮,隨著皇帝邊上司禮監太監發出的“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無事退朝”的話聲,這才到了早朝最關鍵的奏事時候。

皇帝強忍著打哈欠的衝動和頭疼,瞧著下頭的臣子一一奏報。因著徐階是首輔,第一個站了出來。不過徐閣老也不是個囉嗦的人,只拿了“先帝遺詔”這件最重要的事情和皇帝說道起來。

皇帝聽徐階說的認真,也點頭應了幾聲算是坑定,可等到徐階說起那些落實的方法,早已按耐不住的高拱直接就站出來和徐階唱了對臺戲。

徐階礙著自己的身份,也不好當堂和高拱猶如潑婦罵街似的吵起來,乾脆的禮了禮,開口道:“既然高大人對此事有些異議,老臣以為,不若交由陛下聖裁。”

原本還看戲的皇帝微微一怔——在他看來,徐階和高拱各有各的理,他現今朝事不通,也不知道該聽誰的。好在,他也能擺出些許模樣來,端正了神色淡淡道:“此事容後再於內閣一議。”

徐階雖沒聽到皇帝的準話,可他心裡也覺得這種事內閣裡議清楚就好,當堂吵起來,簡直丟了內閣上下的臉。

高拱想了想,覺得如今內閣裡頭,自己和郭樸兩人一黨,未必會輸給徐階。實在不行,再去尋皇帝說個清楚——這麼多年師生關係,皇帝必然更相信自己。

於是這兩人各退了一步,皆是俯首:“臣遵旨。”

這上頭兩位大佬吵過之後,朝堂上就顯得更加熱鬧了,後頭的各個部門也跟著蹦了出來——給先帝守孝守了差不多一個多月,部門裡的事情早就積壓得數也數不清。

皇帝只得忍著胸口那悶悶的氣,看著底下興致勃勃、精神奕奕的官員們菜市場吵架似的吵來吵去。

直到最後,高拱瞧著皇帝的面色越來越白,想著自家的學生確實是身子有些弱,於是看了眼底下的門生,不一會兒就有人來收場了。

皇帝如蒙大赦,鴻臚寺官也很識趣的唱“奏事畢”,然後外頭跟著鳴鞭,皇帝自個兒起身先回去了,大臣們這才能出殿門。

內閣幾個大臣則是剛剛出了殿門就叫李芳給叫了